编者按:近日,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就“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山西大学是如何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山西大学是如何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山西大学如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等话题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专访中,王仰麟书记表示,山西大学将聚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落实“一一二三”发展思路,奋力谱写山西大学高质量崛起的新篇章,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
人民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请问,在这一年,山西大学是如何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
王仰麟:山西大学党委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部署安排,聚焦工作重点,突出学习实效,推动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使广大师生真正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堂“大思政课”,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凝聚磅礴力量。
全面部署早谋划,全员参与兴高潮。2月26日,学校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精神,认真研究落实举措。3月2日,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研究拟定全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3月5日,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成立领导机构,形成工作机制,制定工作任务图。随后,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开设专题网站,推出专题栏目,召开工作例会,开展工作督导;各基层党组织及时跟进,召开部署会,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全身心投入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学习百年党史,感悟思想伟力,全校上下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发挥优势展特色,政治引领凝力量。学校从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出15位党史方面的专家学者,组建党史专题宣讲团,深入师生广泛开展多角度集中性理论宣讲,实现30个党委全覆盖。组织文学、音乐、美术等学院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文艺创作与展演,共创作党史题材诗朗诵1首、舞台剧1部、主题歌曲2首、舞蹈作品2部、美术作品100件。组织思政课专任教师多次开展“党史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遴选7门党史融入课程思政示范课,举办“党史教育课程思政公开课”示讲活动。举办馆藏党史文献展、“寻找家乡的红色记忆”成果展、书画摄影展等5项展览,全面展示党史学习成效,积极打造校内红色文化空间和文化资源,形成山鸣谷应、同频共振的效果。
助力转型谋发展,服务地方开新局。“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学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一是聚焦学校高质量崛起,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相结合,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与学校发展历程相结合,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思想建党为根本,以建校120周年为契机,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二是聚焦山西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介休市、天镇县、古县等多地共建“12大基地”;与夏县人民政府共建“山西(夏县)卫夫人书法研究院”,推进山西省文化事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与山西省文旅厅合建山西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平台,连续完成全省旅游假日数据报告、国内抽样调查报告、居民出游行为调查与分析报告等。
校党委常委赴刘胡兰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人民网: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山西大学如何回应群众关切,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王仰麟:山西大学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指标,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千方百计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师生办好事实事,把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聚焦7件大事,项目化推进实事落实。学校党委在前期察访民情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层面的7件实事,每件实事均由校领导担任领办人,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工作。改善了图书馆的阅览环境,扩大了多功能服务空间,延长了开放时间;增拨了教职工福利费,提升人均福利费,凝聚教职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购置、安装无线设备,实现文、理科楼公共教室无线网络全覆盖;实施附小、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各新建教学楼一栋;着眼老同志日常生活需求,及时引进商家,完善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实施老旧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改造工程,配合推进家属区部分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节能改造,全力改造校园基础设施,满足师生教学和生活之需。
聚焦“急难愁盼”,多层级回应师生关切。在校党委的引领带动下,各分党委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的个性问题、具体问题,推动完成分党委层面210件实事落实,努力为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出资设立5项院级教改研究项目以及13项院级党史专项研究项目,解决思政课教师教改困难和学术研究水平亟待提升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学院党委针对教学实验室设备陈旧,无法满足高质量教学需求问题,多方筹资更换100台计算机。教务处党支部增加自助打印服务,解决学生打印辅修中英文、小语种四六级成绩单和辅修学位证明等材料的需求。
聚焦动态调整,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在扎实完成办实事项目清单内容的同时,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动态解决师生急难愁盼,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东山校区启用,五个学院及相关学科一级研究单位正式入住。面对新校区、新环境,学校多次组织“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倾听学生诉求,解决师生困难。与网络运营公司沟通协调,努力提高东山校区网络服务水平;与市公交公司协调,开通了连接坞城校区和东山校区的公交车;各学院办公室的打印机、饮水机等各类设备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学习生活;启用东山校区师生综合服务大厅,便利师生办事,提高工作效率等,全力解决师生在东山校区学习生活的关切事、困难事、烦心事。
百年党史·党建学术研讨会。
人民网:党史学习教育是全党的一项重要长期性工作,请问山西大学计划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
王仰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重要长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山西大学坚持抓常抓长,全力推进“四融入”,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发展全过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融入理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党史作为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支部和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用活线上线下资源,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常学常新。
融入人才培养。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把百年党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开展“党史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继续推进党史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建设,继续推动党史宣讲阐释常态化,继续举办系列红色主题活动,继续打造红色校园文化,以全方位、常态化的党史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融入师生服务。将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校领导联系学院、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定期接待师生来访等机制,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提升师生服务水平、推进东山新校区建设结合起来,常态化收集师生意见,了解师生关切,解决师生困难,让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让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看到变化、感到温暖。
融入改革发展。继续锚定“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完善基于“信任”的大学治理体系,加快形成与一流大学建设相匹配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进一步融入国家和山西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山大品牌,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新实践、新成效,加快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现学校高质量崛起。
东山新校区。
人民网:当前,全省上下正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起而行之、真抓实干。那么,山西大学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仰麟: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关键举措,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于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山西大学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同频共振,致力建大平台、组大团队、出大成果,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去年,学校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省委省政府专门发来贺电。
下一步,山西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六个领域”“三个体系”工作矩阵,聚焦省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落实校党委“一一二三”发展思路,奋力谱写山西大学高质量崛起的新篇章。
办“好的教育”,全方位培育高质量人才。一是建强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力实施“高层次人才激励计划”“青年学者培育计划”,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活力迸发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优化学科布局。按照“强优势、凸特色、稳基础、兴交叉、补短板”的思路,按照“国家急需、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的原则,实施“学科高原计划”和“学科高峰引领计划”,着力构建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全面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层次。三是升级育人模式。对接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计划、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做“有用的学术”,全方位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基础研究。紧密围绕“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基础研究提升工程”,聚焦量子科技、科技哲学、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和交叉领域,深入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突破。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扎实推进“1331 工程”提质增效,深度对接山西大数据、光电、节能环保、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项目,发挥多学科优势,打造立体式全省域科研支撑服务体系,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贡献和服务中塑造科研核心竞争力。三是优化交流合作。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落实部省合建协议,积极拓展与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政产学研互通协同,打造覆盖全省和重要产业的社会服务网络,提升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多学科协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