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8.11.13
张国器(1912-2007),山西洪洞人,新中国军事测绘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我国我军测绘事业的杰出学者、著名专家,山西大学1931级校友。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绘图员、制图股长、科长、处长、总参谋部测绘局副局长、正军职顾问、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国器1912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好义村。青少年时代,他胸怀读书救国的志向,勤奋学习,自强不息。1931年,张国器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35年毕业。1936年12月参加薄一波任组织部长的太原村政协助员培训班,担任秘书、干事等工作,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1940年经薄一波同志介绍,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党组织安排他组织临时翻印地形图小组,从此,张国器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我军测绘事业。
抗日战争期间,张国器由薄一波、左权、刘伯承先后任命担任决死一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八路军总部测绘图室测绘员,129师司令部作战科制图股股长等职务。他认真钻研,从头学起,练就了一专多能的业务本领,既能绘制高质量地图,又能在无机械条件下进行制印作业,并首创了冬季石印印图法,解决了技术难题,成为一名测绘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参与了太行山部分县五万分之一地形图、晋冀鲁豫各抗日根据地战略图、华北百万分之一形势图等大量地图的首次绘制,多次受到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副参谋长左权的奖励。1942年5月,在粉碎日寇发动的“铁壁合围”战役中,所在部队几度被包围,面对许多同志牺牲的惨烈局面,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方设法保护地图资料和设备,避免了损失,表现出英勇无畏、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奉献出一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智慧、心血和才华。经过残酷的战争考验,1942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期间,张国器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华北军区作训处制图科长等职务。他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测图,并整理缴获的残破地图,扩大了资料来源。他注重改进、研制技术装备,大胆尝试地图制印新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节约了经费。他主持绘制了各种类别的地图,其中许多填补了我军作战地图的空白,有力地保证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多次重大战役战斗行动的用图需求。1947年6月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役准备阶段,他带领所属人员完成了中原、江南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图的紧急制印任务,受到晋冀鲁豫野战军表彰并立大功一次,获“为民立功”奖章和“人民功臣”纪念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1948年9月8日至13日华北军区制图科接受军委作战部下达的特急任务,经过三天七夜的突击,用三种颜色,在36块漂白布上完成1:200万的全国大挂图编绘、缝纫、拼接。 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联名写信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
全国解放后,1950年3月经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张国器担任军委作战部测绘局军事图书制印处处长,并负责总参测绘局、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第1205(821)、1201(535)工厂的筹备、基建、设备引进的领导工作,为军事测绘的业务、人才和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主持了“文革”前历次重要军用地图的制印工作,保障了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军事行动。1956年7月,周恩来总理任命张国器担任总参谋部测绘局副局长。他作为我国政府谈判代表团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顾问、代表、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职务与缅甸、巴基斯坦、苏联等国从事边界谈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国家权益。针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他刻苦钻研新知识、新技术,在测绘专业上有许多建树,并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成为一名专家型的领导干部,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并被授予大校军衔,为我国、我军测绘事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革”期间,张国器受到迫害,曾长期受到关押、批斗、劳动改造,离开了他热爱的测绘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1978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器为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1984年4月,军委主席邓小平批准张国器按正军职离休;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5月15日张国器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