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友办 发表日期:2011.11.3
聂锦芳,1966年8月出生,山西寿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哲学系1985级校友。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1985至1993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哲学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至1998年9月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主要成员、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发表论文120余篇,著作八部,特别是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其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主要著作有:《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1998)、《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2002)、《超越“后发展”困境——社会理论发展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2003)、《清理与超越——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2005)等、《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
独立承担的项目有:《〈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哲学文本的解释方法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合作项目)、《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方法论反思》(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理与超越——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超越“后发展”困境——现代化理论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从马克思<资本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
主要获奖情况: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2000);北京大学2002-2003年度教学优秀奖;专著《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获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第一届“萧前哲学基金奖”优秀著作奖(2011);当选第十三届北京大学“十佳教师”,被授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称号(2008);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1)和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