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靠近光环——访中科院研究员郭宝珠

发布日期:2014-05-05    信息来源:   作者:校友办
作者:由晓红   发表日期:2009.10.15 

  人物档案:郭宝珠,1962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的研究。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1991-1993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3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副教授,1998年 任 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工程计划”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法国国家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法国里昂大学一级访问教授, 荷兰特文特大学访问教授。



一个对母校充满回忆、对科学充满敬意的人

  谈起当年在山西大学的生活,郭宝珠眼里填满了幸福。他当时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应届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时,整个学校就两台电视机, 唯一的娱乐活动是看场电影;每个月15元的生活费,每天都接触窝窝头,玉茭面;即使中国有名的传统书籍,也才刚刚出现,甚至一本《三国演义》就能让我兴奋半天。但这一切是在当时国家经济贫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所以我们认为那理所当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过不去。
  然而另一方面,那时的他们却对知识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对现代科学---数学充满了无限的崇拜。要知道在中学数学里,求直线围成的简单几何图形球的面积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后来才知道那只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中的一小部分,而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就可以求相当任意的曲线包围图形的面积。郭宝珠的话语里添加了几分兴奋,我仍然记得在图书馆自学数学家柯朗.希尔伯特的名著《数学物理方法》时的激动。他利用光在有障碍的情况下传播时为了保持距离最近、反射角必须等于入射角的简单光学原理,几句话就说明了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问题,而在中学这却不是一个小问题。
  现代科学的神奇使郭宝珠无限的惊叹,在那个没有功名利禄诱惑的年代,学习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与今天的学生比较起来,我们的学习是全身心的,是自觉的读书,是渴望获得真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人逼我们这么做。他自己则除去课本外,还学习了很多以50年代苏联数学家为主的主要数学著作,还曾花了不少功夫浏览中国的历史文学,直到今天,工作之余,这仍然是他的爱好。郭宝珠说:教我们的老师虽然不象现在的老师那样有很高的学位,但他们都十分的尽职尽责,努力为我们上好每一节课,当然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读书教书本身也是老师们的生活重点,即便是习题课的老师也非常认真的为我们标注作业上的每个细小错误、不规范的地方,和我们一起探讨自己的学习体会。那时候的学习完全变成了一种享受。
  母校的经历使郭宝珠毕生难以忘怀。他说:现在的母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治学环境优雅,资讯四通八达,已逐步向科研型高校转入……尤其令我欣慰的是,在当今职称泛滥的时侯,我们的学校依然严格把关,做好每个资格的获得与认证,就这一点,就让我充满了敬意今天我也从学生变 成 老师,但母校的经历常让我觉得一个学校要真正成为好学校其实也很简单:老师教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篇文章,学校对每一位提职的教师把好关,而并不需要特别的口号。

一个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研人

  从事科学研究多年,郭宝珠有一套科研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认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现代的数学,其实任何科学也一样,是丝毫不能有任何马虎的。思维逻辑、解题过程、论文书写,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有一处错误。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告诉我, 他的一篇文章曾经修改了十八次才得以提交杂志。二是要持之以恒,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它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从而一个个去攻破,最终取得成功。三要有兴趣,数学是科学里的科学,科研人应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在思维逻辑、数据处理上,务必追求正确、可靠,没有兴趣而只有任务就会一点一点地将信心击垮。四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项目,选择了数学,选择了科研还远远不够,数学有众多分支,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研究领域,盲目选择只为工作将会一无所成。他还特别强调:前三个基本素质同样适用于大学学习时代,且三者之间又有关联,兴趣决定选择,选择了就应该认真起来,就应该持之以恒。学习或做科研见异思迁是不可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来的。
  正是对这些基本素质的长期坚持,造就了郭宝珠在科研领域的辉煌成绩:他2004年起担任南非著名的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计算与应用数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工程计划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法国国家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法国里昂大学一级访问教授, 荷兰特文特大学访问教授;多次访问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他主要从事控制理论的研究,现已出版2本专著其中一本由世界著名出版社 “Springer-Verlag”出版。已发表杂志论文120多篇,其中104篇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包括许多国际最著名的控制论与应用数学杂志,多篇文章被国际同行称为非常重要的文章。他与合作者在柔性结构控制中引入高阶非耗散的控制方法,被国际同行称为卓越的文章对机器人学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其专著被国际同行称为非常重要的著作引入读者进入这一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足以成为教科书或控制工程师和应用数学家的参考书。除此之外,他四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参加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群体基金项目,还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复杂系统国际团队成员。目前,他正主持两项南非国家研究基金项目。

一个光环下淡泊名利、因材施教的教育人

  一般而言,目标是一个人的向导,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面对郭宝珠取得的成果,不禁想问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如何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定位的。郭宝珠的回答令我们大为诧异却又感觉合情合理:我这个人每天都要看东西,也每天都要写东西,如果哪天没有做就会感觉非常空虚,我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设定预期目标,虽然都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就我个人而言,只要充实地走好每一步路,该有的总会有。成绩嘛,只是对自己每阶段工作的认可,也说明不了什么大问题,过分看重成绩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私底下我也跟其他老师了解到:郭宝珠研究员不光对数学感兴趣,他在平时还看一些有关医学、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但看这些书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钻研,尤其喜欢将他们与数学结合起来,他曾开玩笑说数学是我本家,数学好玩嘛,因为他认为数学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会他我终身受益。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为郭宝珠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现在社会化、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已经不是知识和信息的主宰,有些信息学生掌握的程度要比老师深,甚至学生知道的老师都不知道,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可以成为 老 师的 老师,我之所以走得比别人快就是因为我始终站在数学教育的前沿。教学与研究相辅相佐,相得益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郭宝珠总结出了他自认为较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其次要面向学生大多数,使教学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再次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最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个对学校充满感恩、对家人充满愧疚的人

  带着对数学的热爱,十几年来,郭宝珠研究员闯荡江湖,足迹遍布国内外,在他看来,不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不论是教授、研究员还是专家,是学校给了他这诸多机会,是学校成就了他,是学校给予了他这无数光环。面对这些成就,他从容淡定,荣誉是不会对我有什么改变的, 读书教书本来就是我的生活。要说成就,是学校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是家人在为我无私奉献、给我坚强的后盾。
  说起家人,郭宝珠满怀愧意,因为科研的缘故,我不得不时常奔波在外,因为科研需要交流、探讨,只有不断与外界交流才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思想,从而不断前进,为此,我牺牲了家庭,而我的家人,没有任何怨言,总是在为我操持家务、默默付出。有他们的体谅和支持,我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才能有今天的我。儿子今年十九了,当问起他对儿子有什么期望时,他脸上有一种失落感: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没有尽到对儿子的责任,儿子从小的家庭作业一般都是我爱人监督完成的。我不希望他能有多大的出息,只希望他能有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自己,不想给他带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朴实的情感,没有功名的奢望,只有无私的奉献。郭宝珠研究员肩扛着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的重任,担负着身为数学教师的责任,他一定会在数学科研及教育领域上坚定地走下去,更加褶褶生辉……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