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环境科普教育志愿者 —— 记环境科学系1993级校友张勇

发布日期:2022-05-27    信息来源:环资与资源学院   作者:

张勇是山西闻喜人,1993年进入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进行学习,后又分别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环境科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从一名环境保护的专业学生再到相关领域的工作者,他一直奋斗在环境保护的第一线。

立足科研,热爱教学

张勇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责任教授,崇明生态研究院特聘教授,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观察”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他编著《环境管理学》(高教版)等教材和著作10余部,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奖、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奖、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在山西大学学习期间,张勇的成绩良好,并对实验、实习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大三到太原钢铁公司实习,见识到了当时的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获得者李双良,听到了把10里渣山治理成绿色小区的过程,深受鼓励。在秦岭太白山实习中,他亲历了中国南北分界线造成的气象、水文、植物、人文等变化,锻炼了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了以大自然为师的意识。这些本科期间的实习和学习经历,促使他在成为大学老师后开设了一门新的环境野外实践课。该课程后来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学习强国等多个媒体报告,成为国内环境领域的金牌课程。

此课程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是生态环境专业的认知实践课程。从新生入学即开始进行实习,按“水、气、土、渣、生态”各环境要素的系统性,两学期共8次观察实习和多次课堂讨论,从上海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雾霾、生活垃圾和固废、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入手,通过现场参观体验,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感受。

张勇认为环境、生态相关专业的大学新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一方面要传授环境科学、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则要通过现场的考察、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大家能认识到环境问题为什么现阶段依然如此严重?怎么看待中国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异同?进而让大家体会到,学习环境专业能够做些什么。

他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吴泾第二发电厂生产装置及两个巨大冷却塔了解火力发电厂的大气污染及脱硫脱硝治理过程;参观上海辰山矿坑花园,了解如何将废弃矿山改造为一个亲水花园景观;参观可口可乐公司上海申美饮料工厂,了解废水处理和水资源梯级利用……通过这些专业讲解和问题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实地观察和实践成为学生了解环境现状、思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重要课堂,不仅为高年级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还成为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和从事科研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平台。

这些真实的经历切合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时代主题,直接触碰学生们的内心,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些都引发学生们认真思考。

除了“线下实习”,这门《环境问题观察》还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网上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为一门“国家金课”。课程共100多个小视频,总长约1500分钟,由20多位专业老师、20余位上海“水、气、土十条”环境政策制定者,环境类博物馆展示馆负责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投资、环评、监测公司的经理人等出镜主讲。短短两年,线上选课人数达到1.8万人,覆盖人群从高校学生到环保从业人员、环境学科教师和中小学生。

《光明日报》这样报道了张勇的教学理念“我们希望通过专业课的内容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与亲和力,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深深感到,坚定理想信念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个人.png


节水科研 服务社会

出生在黄土高原的人,从小就对缺水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来到上海后,张勇发现尽管上海水资源丰富,但人口更密集、产业更集中、生态环境要求更高,水质型缺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保障城市安全、清洁、充足用水依然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张勇长期参与上海市节约用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主持编制了《上海市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及多个区县节水规划,并进一步开展了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探索,在2012年的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市水资源统计核算体系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创新论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战略方针后,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编制了38部上海市用水定额系列地方标准,并研究制订了《上海市用水定额(试行)》,为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于他的科研贡献,张勇获得了上海市节约用水先进个人称号,为此,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积极参加上海市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出版了《节水优先 水润万家——上海市节水培训教材》、《典型节水教育案例汇编》等教材;参与制作了上海市节约用水宣传片、上海市水环境相关主题的在线开放课程;以“节水减排、点滴开始——上海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节约用水”为题目在节水宣传周等场合开展了10多场线下宣传讲座;利用网络慕课进行了“上海市用水定额(试行))解读”等线上讲座;还利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了水环境主题的环境问题观察研学周末营和科学营活动,约1000人次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参与。

垃圾分类新时尚环境科普志愿者

张勇还是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生态文明与环境科普”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在环境科普教育方面卓有成效。而上海的垃圾分类,成为张勇开展环境科普和教育的一个名片。

基于教学科研的多年积累,响应国家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以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新时尚为主题,张勇负责的“环境问题观察”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有3万多人选修;线上举办21期研学周末营,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黄浦江、苏州河、世博会最佳实践区开展科普,有1200多名中小学生,300多名家长,200多人次志愿者参加。利用师范大学教育优势,他向中小学校推广生态文明科普,在云南、新疆、西藏的支教活动中融入了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

张勇创办了“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立志成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环保公众号,自2017年10月至今,每天发文,总关注人数约3.2万人,年阅读量在100万人次以上,在上海和全国环境科普领域有显著影响。他撰写了“写水蜜桃式的科普文章”,总结了如何将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成果的经验和心得,受到不少科普工作者的赞同和表扬,30余篇科普文章被媒体广泛转载,编写的《上海市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中小学和幼儿园版)》成为“网红教材”。

张勇以生态文明、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为主题,在华师二附中、同济一附中等中小学,在上海社科院、浦东党校、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做科普报告200多场,在《市民与社会》《十万个为什么》《头脑风暴》等节目,作为嘉宾参加CCTV、STV、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科技节等活动;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日报及CGTN等媒体报道,较好地宣传了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和全球产生的良好形象和城市影响力。因为这些科普成果,他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的个人贡献奖、上海市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等称号,为社会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