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7.6.13
今年三月十五日是父亲陈舜礼先生冥诞九十周年纪念。岁月匆匆,父亲谢世已三年多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蔼可亲的形象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父亲一生以他那赤子之心对祖国、对人民、对民进组织满怀深情,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父亲祖籍浙江奉化,爷爷是一位老知识分子,做过律师。排行最小的父亲小时候很调皮。爬树、上房、下河游泳,顽皮任性,可念起书来却从不含糊。伴随父亲青少年读书声的是军阀混战的枪炮声和日寇践踏国土的铁蹄声。一九三五年,在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之秋,聪颖勤奋的父亲一举折桂,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民不聊生的现实,使父亲在悲苦彷徨之时,怀着经济救国的远大抱负参加了一九四五年当时难度极高的中英庚子赔款第八届留学考试,一举录入举世闻名的英国牛津大学,后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就读。一九四九年,当毕业在即,共和国开国大典礼炮鸣响的前夜,身在异乡的父亲归心似箭,婉言谢绝亲朋好友希望他留居海外的盛情邀请,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带着满腹才学和满腔的爱国热情,迎着战火硝烟,几经辗转终于登上了开往祖国的客船,从大洋彼岸漂洋过海,毅然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因为父亲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时我们姐弟三人,一个七岁、一个五岁,一个在英国伦敦出生,尚在妈妈襁褓之中,也同父母一起登上了这艘开往东方的客船。
父亲回国后,一直挚爱和关注我国的科教兴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早年父亲曾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59年国家调整大专院校,刚逾不惑之年的父亲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主动请缨支援内地建设,到山西大学工作。先后任山大教授、教务长、校长等职。作为山大的校长,父亲紧跟时代,积极参与党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他勤奋执著,孜孜以求,从严治校,谦虚谨慎,面对山西高等教育人才奇缺的现状,父亲不拘一格延揽人才,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祖国内地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山西高教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父亲生命中的黄金岁月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那时,刚刚走出泥沼的中国教育百废待兴,作为大学校长,作为山西民进组织的主要领导人,父亲在组织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伊始即当选山西政协副主席的父亲,在多党合作方兴未艾的舞台上,展示了他颇堪称道的政治睿智。父亲在工作中总是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父亲为民进组织的巩固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他为把民进建设成为一个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健全、机制上完善的参政党而殚精竭虑。
父亲为祖国的科教兴国和民进建设工作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了五十余载,每每抚今追昔,父亲总是百感交集。父亲晚年虽已“解甲”,但未“归田”。为了圆他年轻时的科教兴国梦想,耄耋之年的父亲仍奔波于斯,奋斗于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用父亲的话讲,要只争朝夕,与时俱进。父亲在患病之前,常常不顾年老体迈,深入基层,去村村落落调研,搜集资料,为国家建言献策。是的,父亲为了祖国的科教兴国和民进建设事业,劳碌奔波了一生,没有安闲自在的生活过一天,父亲热爱事业,甘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父亲晚年以读书、译书、著书为他的主要生活内容。他精通英、法、德等国文字,善诗词,通韵律,父亲用他那支勤奋的笔,不停的笔耕,在知识的沃土上辛勤耕耘。
“做到比玻璃还要透明”,这是父亲的一句名言,也是父亲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和人生信条,与其说这是父亲毕生的最高追求,毋宁说这正是父亲人生观的高度聚焦和概括。父亲多次对我们子女讲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有志报国的拳拳情愫。
父亲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无论是在平凡的岁月里,还是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惊涛之中,父亲总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以一种平常心坚守着真理。文革之中,父亲多次受到运动的冲击,抄家、检讨、住“牛棚”自然是避免不了的,“特嫌”亦审查多时,父亲却以相信群众相信党的豁达心态在牛棚里学习、劳动、生活,以坚强的信念,度过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身为国家正部级干部的父亲,生活上的简朴是有目共睹的。父亲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合理膳食,量入而出;而父亲的一套西服、一件毛衣,一条围巾,一用就是十几载;父亲住宅中的家具没有一件是时尚的,沙发、茶几是女儿出国时留下的。父亲给儿女们写信用的信纸几乎没有一张是完整的,而且每张纸正反两面都要写满了字迹。尽管父亲身居高职,但从不允许子女搞特殊,不准子女坐公车、吃公饭。父亲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一九八四年,赴京就职后,他把单位分配给他的房子让给了刚从外地调来的民进中央副主席,自己孑身一人在鼓楼辛安里民进中央机关四楼的一间小屋里居住了多年。他独立料理自己的生活,节假日自己做饭,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且乐此不疲。父亲以自己的言传身教留给了我们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父亲对儿女是慈祥而严厉的,父亲教导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要努力工作、团结同事、宽厚待人。父亲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父亲用宽心的话语潜移默化着我们做儿女的心灵。父亲的道德准则,处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父亲的谆谆教诲,时时规范着我们的做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无比骄傲,我们更为失去这样一位父亲而痛惜万分。在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亦儒亦吏,亦官亦学一直是一个传统。在父亲身上表现出浓厚的知识分子的儒雅大度,谦和有礼,爱国报国的高尚品德。
——他,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视富贵荣华如粪土,凛然正气,感天动地,常怀悠悠报国情,拳拳赤子心;
——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不只是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更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学献身于国家和人民的实干家;
——他,对事业执著追求,对工作一丝不苟。他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勤奋好学,殷勤耕耘;他公私分明,坚定乐观,孜孜不倦,作风朴实;
——他,一身正气为人,两袖清风处世。他淡泊名利,表里如一,披肝沥胆,廉洁奉公;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谦虚谨慎,朴实无华;他以诚为本,铁骨铮铮,格在竹间,永世流芳。
这就是父亲,一位令我们深深敬重的父亲。父亲带着他对毕生追求事业的人生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平凡而闪光的人生足迹。忆父亲艰难跋涉之一生,平凡中见宽厚,关爱中见慈祥,俭朴中见耿直,困难中显气节。我们忘不了父亲羸弱的身躯和慈祥坚定的面容,父爱似水,父爱如山,父爱无言……
2003年12月10日,86岁高龄的父亲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搏斗了二百多个日日夜夜之后,怀着对人生的眷恋,溘然长逝。父亲的生命坐标终结于夜晚,随着夜幕的悄悄隐没,东方地平线托起一轮太阳。黎明在即,伴着满天星光的离去,父亲没有看到又一个美丽霞蔚的清晨。父亲走了,走的那么安详,走的那么从容。
父亲——您永远是儿女们心中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