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守护国宝是他一生的事业 ——历史系1978级校友石金鸣

发布日期:2022-09-29    信息来源:山大校友会   作者:苗佳琪(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干一行,爱一行,为国守宝是我毕生的事业。”从1978年到2022年,石金鸣始终践行着自己踏入考古行业时的初心。他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山西博物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也是1978年那个背着行囊从新绛县走进山西大学的青涩学子。

石金鸣(插图).jpg

机缘巧合学考古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次年,山西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报高考志愿时,带着对考古学科的热爱,石金鸣报考了山西大学历史系。21岁,石金鸣实现了学考古的大学梦。他一直保持着对考古事业的热爱,虚心若愚,求知若渴,认真钻研着考古学知识。

1980年春,他和同学们随李壮伟先生去侯马考古工作站工作。在为山西大学考古专业标本室搬迁金代砖雕墓时,他认识了考古界的前辈杨富斗先生。石金鸣和同学们在杨先生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砖雕墓的整理、绘图、编号、包装和搬运工作。在前辈们的耳濡目染下,石金鸣找到考古的意义,他为考古奋斗终生的职业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再回课堂教考古

山西大学考古学成立之初,师资力量匮乏。大学毕业后,石金鸣选择留校任教。“如果人类历史是24小时的话,那你研究的旧石器时代就是从0点到晚上12点钟的那一刹那。”受到老师的启迪,石金鸣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师从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学习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在发掘河北泥河湾板井子遗址时,石金鸣采用最先进的田野考古技术和方法,用实力赢得前辈一致认可,顺利结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足够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的这些经历,在后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任教期间,鬣狗化石、马牙、尖状器、穿孔石镰的毛坯等野外标本走进课堂,石金鸣带着同学们了解原始人,感受古人的打制技术。农家小院讲理论,野外地层讲实践,拉基线、布方、清理耕土层、刮面、分析遗迹现象……他乐此不疲地为在野外实习的同学讲解遗址发掘研究工作。幽默的教学风格、风趣的人格魅力,使同学们在获取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石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着他的知识,把遗址发掘研究、国外研修、独立领队等机会留给年轻人,培养出考古事业的新一代。他获得1991年山西大学“十佳园丁”称号,门下弟子保持着考古人的传承,坚守在考古一线。留任期间,他先后发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相互关系》《居址与非居址——关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类》等研究报告和论文,推进了史前考古学的发展,填补了旧石器时空文化的空白。

田野追梦做考古

1992年,石金鸣从山西大学调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他从事田野考古,一年三百天在野外风吹日晒,面朝黄土背朝天,长袖、灰黑色长裤、运动鞋、背包,就是他的装备。

十余年里,他不辞劳苦在田野追梦,普查省内旧石器时代文物,做野外调查,探寻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泥河湾、黑龙江阎家岗、重庆三峡库区、丁村遗址、吉县柿子滩、法国陶塔维尔Arago、尼斯Lazaret洞穴等国内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都有他的足迹、身影。尽管野外工作充满危险,随时有可能负伤,但多做田野工作,获得更多的第一史料,还原历史信息,是石金鸣的追求。

在发掘高平永禄长平之战尸骨坑时,石金鸣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和分析参军战士的遗骸。他发表《长平之战遗址永禄1号尸骨坑发掘报告》,否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的记载,还原了长平之战的残酷,引起学术界的轰动。

柿子滩遗址群,这个国内已知旧石器时代晚期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遗址群,倾尽了石金鸣的心血。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石金鸣创新使用做标志、贴标签的方法,既有效保护了密集分布的石质碎屑遗物,又能更好地展示出遗物的分布状况。工作期间,他一方面对发掘工作进行改进,多次强调遗址中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创立国际合作团队研究农业起源与石器技术。

表面残留植物粉粒的石磨盘、一颗人类门齿化石、穿孔饰品的穿系方式……在石金鸣和考古队员的千呼万唤中方出来。石金鸣带领考古队员们发掘柿子滩遗址,《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s14地点》《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第九地点发掘简报》等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国内外引起热烈的反响。2002年,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 年,该遗址的发掘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石金鸣在职期间,考古研究所在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取得一系列成就,他本人主持或参与发掘了本县柿子滩、垣曲县宁家坡、翼城北橄、夏县西阴、曲沃晋侯墓地等遗址。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山西考古位于第一梯队。考古研究所获得5个中国田野考古奖、5项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0项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他先后被授予第四届国家图书荣誉奖、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中国田野考古三等奖等荣誉。著作《山西文物工作五十年》获山西省1999—2003年度文博界优秀成果特等奖。

守护国宝为初心

2005年,石金鸣被任命为山西省博物院院长,同时还兼任着考古研究所所长。新馆的展览主题、设计方案、陈列内容、大范围的文物征集……他带领团队从预览到整改,再到正式向公众开放并成功承办“2006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论坛”,这些开创性建设凝聚着石金鸣的汗水。

2008年,山西博物院对观众实行免费开放。石金鸣团队用近两个月的时间筹备,考察学习已免费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借鉴其宝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举措,以保证观众看到高质量的展出。

此外,他还经常参与到博物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亲自为观众讲解博物馆、考古人、文物等背后的故事。石金鸣还邀请文博领域知名专家举办讲座,带着山西最早的人类文化走进群众视野……还不忘把丁村人生活、柿子滩遗址、城濮之战、晋侯玉器墓场景的复原搬进展厅……受到参观群众的好评。作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的实践基地,山西博物院真正实现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为喜欢考古的群众带来福音。

在博物院策划两百多个优秀文化展览的同时,石金鸣和团队也不忘带山西古代文明赴外展览。两周时期的文物在宁夏、广东、海南等地的博物馆展出,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展在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博物馆现身,晋文化在全国的展览深受群众喜爱。虞弘墓石椁在澳大利亚国立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出展,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在美国纽约展出,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举办过特别展览……山西博物院走出中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发声,增进了国际对山西文化的了解。

石金鸣任博物院院长期间,《晋魂》陈列入选“2005—2006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山西博物院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山西省模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等荣誉称号。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