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9.12.23
编者按:陈盛甫(1902~1996),山东省武城县人,武术家,国家级荣誉武术裁判。1926年起执教,在青岛铁中等依“正、诚、爱、知、启、耐、严、实、公、活”十字要诀,培养了大批运动员。1937年以后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多次冒险犯难,坚决与敌伪斗争。1942年被日寇俘获,后率众难友脱险,继续抗日。1950年创办武术研究会,1951年创办山西大学体育科(系), 历任副 教授、科(系)主任、教授,培养出大批体育和武术人才。
陈盛甫著述颇丰,编写、出版了《鞭杆》、《十六手对打》、《中老年健身操》、《扬眉剑》、《技击制敌三十二掌》、《五手拳》、《陈盛甫养生功》等书以及《我的健康要诀》、《萧瑟秋风话当年》等专文。曾3次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均获一等奖。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暨山西省分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体委委员、武协主席、形意拳协会顾问等。1988年获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颁发的“武术贡献奖”。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老体育教师”,同年任中国武协荣誉委员。1993年被太原市评为“十佳健康老人”。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武术 教授”之一。
本文是 陈盛甫先生1996年所作,本刊谨以此文缅怀陈老先生。
我是一个老体育工作者,也是一个武术热爱者,今年已95岁高龄。却眼不花、耳不聋,身心还十分健强。我13岁习武至今已80多个春秋。在这近百年的岁月里,道路崎岖、艰苦倍尝。可以说武术是我活命和幸福的法宝,记得我幼年上私塾时,体弱多病,已到了不能上学的地步。经祖父教我练八段锦后,很快由弱变强。学业也一直保持了优秀。在高小和师范经过几位文武名师的教导,于1924年以文武兼优的成绩考入上海东亚体专。毕业后在青岛铁路中学任教11年成了一名出色的体育工作者。“七·七”事变后参加了抗战工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武术使我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意志坚强、不畏强暴。多次与敌伪作殊死斗争,曾浴血被日寇俘虏,死里逃生。解放后,迎来了武术的春天。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1950年我在太原成立了建国后第一个武术研究所,广设了许多武术辅导站。以后经我组织成立了太原市、山西省武术协会。1951年我创办了山西大学体育系,培养出了大批体育和武术人才。使山西省武术蓬勃发展起来,历尽沧桑,武术本身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正走进科学的殿堂,正在走向世界,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武术观。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体育运动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功能也增多了。远古时期武术是一种获取食物和防身的手段。后来才逐渐有了强身健体和艺术表演的功能。当今武术已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武术,正在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运动项目,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国成立了科学学会。这表明武术已由一种运动项目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它所起的作用已超出以往的任何时候了。
新的形势,新的需要,就要有新的武术观。武术是一门学科,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应分别研究武术哲学、武术美学、武术养生学、武术技击学、武术表演学等。武术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武术的徒手和器械运动都有攻防含义和对抗运动,其中蕴含着无数武林前辈探索总结出的攻防规律。其它方面的扩展都应与攻防和竞争相联系。
下面我想谈谈武术养生和技击方面的研究体会。
武术养生:武术养生应包括修心和养身两个方面,因此武术是一种身心兼修的良好方法。修心是关于对人的品格、意志、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锻炼和修养。养身是对人的体质、体能、健康等方面的锻炼。古人日:学文可以明理,根据我的经验、学武不仅能明理而且是知行合一。关键是为什么学武?怎样学武?
中国武术要走向世界,要造福全人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作为一个老武术工作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但是我们应把什么样的武术推出去,仅是一些动作的组合吗?不!武术的精华,是它其中承载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德修养、智慧和修身路径。如果我们不把这些东西作为首要,去研究去发扬,那么我们推出去的东西仅是拳架子。会大大降低它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损武术在世界上的形象。根据多年研究武术的心得和体会;我认为习武先要有理想,武术应有个高标准的宗旨,这样才能使练习者从中获得心身诸方面的收益。
这里首先我提出的武术宗旨,应是和谐与和平。当今的武术应为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和谐做贡献。这样的观念是和平的、和谐的竞争观念,因为武术是一种竞争的艺术,和谐竞争共同发展才是正道。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使习武者修养成为一个自身健康同时与人、与社会、与环境和谐的人。和谐也贯穿于武术练习的整个过程和各种技术当中。和谐修养可以分为以下层次:(一)自身气血的和谐,这是健康的保证。(二)人体内(精、气、神)外(手、眼、身、法、步)的和谐,这是武功精要和基础。(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尤其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这是人生处世和事业的基础。(四)人与社会的和谐,顺应社会的发展,做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的事,而不是逆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行事。(五)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天地人是合一的整体,只有环境和自然健康,人类才有健康和发展的保证。通过武术的修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人。
我想:如果武术能有这样一个宗旨和观念,并且练习者能够真正地去实践,那么世界将会更加和平。习武使人们能和平相处、爱已爱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自然和环境,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当今的武术与以往武术的显著不同特点是,以往的武术仅注重对技术的要求而忽略了对人的气质、品格、道德等方面的修养。而当今的武术应以和谐为宗旨,培养道德、锻炼人的精神气质,在武术这项运动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
我认为修心主要是修中正之心,武术虽然属于搏击的独特运动,但其中更能体现出中正仁爱之心。和谐的宗旨就是主张待人以诚、待人以礼、待人以仁。虽然是搏击竞技,但时刻有仁爱之心。与对手竞争的是中正,协调,竞争的是武术搏击之理,而不是胡打蛮干,令人伤残。只要心存中正,那么自然养得浩然之气,心中坦然自清静,心中无垢自生灵。
养身主要是使气血平衡,只有行、走、坐、卧和在生活中处处保持和谐才能使气血平衡。所以通过练习武术使人在平时养成和谐的心境和行为,这才是养生的根本大道。
武术养生应研究内功,这是前人留下来的精华,也是对体质起很大作用的部分。内功的基础是静功,而静功的基础是思维的和谐。由思维的和谐而致呼吸、气血、刚柔之和谐。在我多年接触众多的习武者中了解到,虽然习武者众多但真正理解真意和获得内功效益的人很少,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基本的武术观念。有的死下硬功,有的只练套路,有的多动,有的多静,总有些偏离。其实事物皆有通性,和谐是所有美好事物的准则。具体的武术内功,由于练功的层次不同,和谐要求的程度也不同。
比如太极拳开始练习,要求外形动作正确协调,然后以腰为主,重点练习腰与手如何协调,腰与足如何协调,手与足如何协调,再进一步,又要求腰手能不能在园活动中协调。这是以形为主的练习,以后又进入意与园活的腰身能否协调,意与呼吸动力的刚柔能否协调,如练习发放劲,又有腰劲的一松一紧与动作能否协调。如练习推手,又有与对手的进退动作、劲力、气势能否协调。我们看到,越往后练和谐的程度要求越高。武术中要求的意、气、力、形的高度合一,就是一种高度的和谐要求,也即是武术的内功。
武术技击是表现武术特点的基本部分,应研究它的原理、目的、方法、特点和作用等等。研究武术技击不应停留在对传统招法的挖掘研究上,而应以现代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结构学、运动生物力学及一切新的科学成果为理论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功法相结合,去伪存真,使之科学化。
我认为研究武术技击也应以和谐为宗旨,只有和谐才能使武术技击走向高层次。例如太极拳沾粘连随,不顶不丢,引进落空合即出,“有问必答,问答相合”。这都是和谐以后才表现出的高超技艺,这种竞技不是蛮动的竞争,而是智慧的竞争,是在竞争和谐,可以说和谐者胜。
我认为要达到高度的和谐技击应以园的运动为基本原理。以移动重心为关键。只有园才能将柔、活、化、发溶为一体,只有及时且适度移动重心才能达到不顶不丢以巧取胜。因此技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谐的能力。技击运动的特点是刚柔相济、灵活多变、行云流水,其作用是除了使练习者掌握高超的防身技艺外,还应从中悟出和谐的真谛。这就是竞争要达到一种自身和与外界的和谐,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我对武术的一些想法。
根据上述观点,我创编出版了《导引养生功》、《技击制敌三十二掌》、《鞭杆》、《五手拳》、《十六手对打》、《太极拳对打三十二式》等书,颇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我最喜欢的武术名言是:“继往开来,宏扬武德,振兴中华”。不妥之处希武林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