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用执着追求诠释使命担当 —— 外语系1984级校友代显梅

发布日期:2022-10-14    信息来源:山大校友会   作者: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代显梅得知母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的消息后,心里充满无限欢喜!她为母校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发展历程感到骄傲;她作为外语学院1984级同学的代言人,带着无限感恩,谦卑地向母校提交了一份毕业三十四年的人生答卷,祝福母校桃李满天,四海名扬!


代显梅(左一)和她的硕博研究生们在一起

她与山西大学的情缘:母校让她带着梦想启航

代显梅认为,一所好的大学,未必一定要有大楼,但必须要有大师,因为在毕业远行的人生路上,始终鼓励她前行的是恩师们根植在她心中的精神力量。她最感谢母校的就是曾经拥有这样一批德才兼备的老师,这些师长以其崇高的人格、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她心中播下了爱与梦想的种子,让她后来三十多年的人生路得以行稳致远。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何茂海老师生动传神的精读课堂,记得彭阜民教授和高建教授的严谨治学、春风化雨。在后来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这些老师们的榜样力量督促她做人做事要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两位年轻英俊、毕业于国际名校(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外教老师Krishnan Venkatesh和Samuel Overstreet 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博学深厚的知识修养,给懵懂无知的同学们带来不尽的惊叹和敬仰。《英国文学》课老师Krishnan 因为有一半中国血统,更是让学生们感觉亲近。他带着剑桥大学文本细读的严谨学风,浑身洋溢着异域文明的清新气质,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世界的大门。

课堂之外,Krishnan老师还给喜欢英语诗歌的同学们“开小灶”。记忆犹新的是老师深邃的目光眺望远方,抑扬顿挫地诵读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夜莺颂》,指出夜莺在黑夜丛林里的歌声中包含的想象力与人生哲思……窗外飘着雪花,室内温暖如春,杯子里黄澄澄的果汁、桌子上松软脆甜的小圆饼干,优美隽永的诗句、友好浪漫的气氛,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神圣感。学生就这样被老师引领,在英美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花园里遨游,慢慢学会深刻细腻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关注特定时空中人的情感与思维意识的戏剧性变化。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写道:“那种日常生活的压力和担心,那种由此而来的斤斤计较和利欲,必定会感染孩子们,拖他们的后腿,妨碍他们自由地飞向思想的世界。”如果这些凡俗是横亘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阻力,那么山西大学的老师们则身正为范,以他们坚定不移的榜样力量帮助学生们化解了这些人生的滞重,托举他们向自己的梦想飞升。代显梅的文学梦想就在此处启航,带着这样的梦想,她一路从山西大学走向西北师范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美国的Creighton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从学生到老师,再到访问学者,她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然而,不变的是她的梦想,是她要当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梦想。

她的人生和事业亮点:爱专业、爱学生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名著《萨摩亚人的成年》中写道:“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全部教育努力倾注于训练孩子的选择能力上。”山西大学外语学院的教育实际上就完成了教育的这个最高目标,那就是赋予学生选择的能力。优秀老师们潜移默化的熏陶就像闪耀在学生心目中的灯塔,指引他们向真善美的方向稳步前行。

代显梅的专业是英美文学,从山大到人大,从学生到老师,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说“文学救了我”,并进一步解释说,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美丽的语言艺术、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独到的洞察力;文学通过精彩的故事把生活的复杂性、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生动而深刻地揭示给读者,帮助读者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对生命的神奇萌发敬畏之心,教会读者懂得人生的不易,学会宽容,懂得尊重,让读者在对社会和身边人的理解与同情中,慢慢地与周围世界建立起真实而温暖的关系。她一直秉持的读书信念是: 读书是为了生活,不能倒置。所以在她的课堂上,她不会机械地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任何抽象的概念,而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思想带入现实、带入生活,让所学所思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课堂获得的审美感知力去欣赏周围世界的丰盈之美,去接纳同伴身上的差异之美;让学生因为读书而变得通达、善良,具有高尚而明确的人生目标。

在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先后在国内四所高校任英语系专业课老师, 她爱岗敬业,不断在教学和科研上开拓创新,先后为本科、硕士、博士生开设十几门英美文学和世界文明史方面的专业课。她对教学倾情投入,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曾被中国人民大学评为“十佳班主任”和“十佳教学标兵”,被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聘为“名师沙龙”课的主讲教授,每年都会为全校本科生设计专题沙龙课,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样,她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深耕细作,她研究的美国经典作家亨利·詹姆斯和霍桑曾经三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并出版相关学术专著和译著四部,出版诗歌鉴赏教材一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她由昔日那个奋发图强的青年变成了一位仁慈体贴的长者。岁月如泰戈尔诗中的浪花,温柔地打磨她的灵魂,磨去了她的青涩粗糙,破除了她的懵懂无知,如今年过半百的她像海底的一块鹅卵石,温润如玉、沉潜自如。时光仿佛发生了某种交错,当年与外教老师一起品读英诗的场景和今日与学生们在办公室聚谈的画面交织在一起,恍惚间,咖啡的浓郁与茶水的清香隔着时空交融,她也从那个心怀崇敬的学生成长为被学生簇拥的老师,怀着初始的心愿,站在曾经无限神往的讲台上。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说,“一个人的幸福就是年轻时理想的实现。”她是幸福的,因为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