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在山西美术领域有这么一位能人,由他组织发起的“阳泉工人画”名满天下,被写入了20世纪“中国美术大事记”,创造了山西地方美术一个时代的辉煌。人们只要谈及阳泉工人画,就无法绕开杨建国。
杨建国(1940—2011),1960年考入山西艺术学院(后山西大学艺术系)雕塑专业,是山西大学艺术系培养的第一批美术人才,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阳泉市工人文化宫,后调入人民文化馆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阳泉市群众艺术馆美术组组长、副馆长、阳泉美术院院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山西省雕塑家协会理事、阳泉市文联副主席、阳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西省美协名誉主席等职。
杨建国(右)与中央美院教授苏高礼
阳泉工人画
阳泉是一个工矿区,产业工人多,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20世纪50年代中期,阳泉工人画创作从无到有,由普及趋向提高。20世纪70年代前期,阳泉工人画迅猛崛起,涌现出许多中青年工人美术爱好者,并创作了一批绘画草图,为此,阳泉市人民文化馆举办了美术创作学习班,文化馆美术组组长杨建国等对创作草图集中进行辅导,加工制作完成了90余件各类美术作品,并于1972年5月举办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阳泉市工农兵美术摄影展览”。参展作品中有18件入选“山西省纪念讲话发表 30 周年美术展览”。1974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览”,使阳泉工人画蜚声海内外。杨建国将他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技能,与阳泉市工人业余美术创作这一文化特点,加以组织、辅导、提升,最后创造出小城市、大品牌的“阳泉工人画”的文化现象。其间,他与省美协全国名家互动交流,并常回母校请教老师。他的老师、著名版画家董其中说:“……他对人物画拿得起、拿得准,他又能画,关键是他提倡人物画创作,既可反映现实,也可反映历史,开始多为中国画,后来发展为以版画为主,这是根据山西的现实情况、版画的方便条件、工人们相对容易掌握的特点,同时版画的特点又与煤矿的特性相吻合,所以创作出的作品特色更加鲜明。”杨建国亲自邀请邵宇、沈鹏、力群、苏光、董其中等美术大家亲临阳泉,深入到煤矿、工厂的各个业余美术组,对美术爱好者进行认真的现场指导。
创办阳泉美术院
因杨建国组织辅导“阳泉工人画”做出的贡献,1985年,经山西省文联同意,拟调杨建国同志担任山西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一职,而且调令已下达阳泉。当时主持省美协工作的董其中主席与省文联党组书记任谷威, 亲自到阳泉见薄应贤市长,商谈调杨建国的事情。据董其中先生回忆,当时薄市长说:“杨建国是贤才,省里需要他,阳泉更需要他。”市长不同意杨建国调走,算是回绝了省里的请求。
当年杨建国45岁,正是要干一番事业的年龄,在他的提议下,由阳泉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阳泉设立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阳泉美术院。1986年6月,阳泉美术院正式成立,杨建国担任院长。他的思路是先从阳泉基层业余美术创作队伍中选出优秀的骨干调入院里,然后再从大学毕业生中引进人才。杨建国对阳泉美术的情况了如指掌,美术创作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分布零散,水平参差不齐,阳泉美术院的建立恰为地域文化艺术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杨建国从阳泉地域文化发展的大美术概念出发,认为要使阳泉美术更好地持续发展,单靠过去的工人版画创作是不够的,所以从创作人员招纳结构上阳泉美术院兼顾了国、油、版、雕、工艺美术诸方面。杨建国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美术院的办院宗旨,倡导艺术家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实践中体验生活,并提出了“面向黄土地,立足太行山”的创作主张。
从1986年至2001年的十几年间,杨建国组织院内外画家,北上晋西北、内蒙古体验生活;西去柳林、临县、兴县、石楼、陕北延安革命老区收集创作素材;南下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写生;深入太行腹地,体验八路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悲壮情形,探求表达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形式。组织专业人员和院外画师赴太旧高速公路、偏关万家寨引黄入晋枢纽工程采风,大家不畏严寒酷暑,克服困难,收集写生素材,努力完成创作任务,赢得了社会舆论的称赞。1995至1996年间,他组织画家沿着太旧路采风、写生与创作,带领院内外画师20余人在坡头特大桥、旧街与丰子沟大桥区间写生。一天,大家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到午饭时也迟迟不见杨建国老师回来,远远望去,他还独自在对面的半山腰上顶着烈日继续创作,直到作品完成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饭。杨建国老师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使在场的学生都为之感动。这一阶段他创作的太旧路系列水彩画,足见其功底之深厚、技艺之精湛、品位之高雅。水彩组画《筑路歌》等一批水彩画作品入选了全国美展,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又一个高峰。为配合政府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及城市文化场馆的建设,他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团大战纪念馆(陈列)、市政文化建设(浮雕)、新农村规划建设(壁画)等工程的策划、设计、制作任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他编撰的文集与画册《阳泉美术文集》《阳泉工人画选》《阳泉文学艺术60年·美术卷》等,分别由国家和省级出版社出版发行或在刊物上刊登、发表,填补了阳泉市美术理论研究的空白。在下大力气组织动员专业与业余两支队伍的同时,他积极投入组织创作,为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省级美展选送了上百件美术作品,并有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得铜奖、优秀奖,创下了阳泉市历年入选全国美展及省美展获奖的最佳成绩。
扶持新秀,培养新人
为培养美术新人,他先后邀请省内外画家与学者王角、孙荃、赵球、周建夫、朱维民、姚天沐、董其中、赵荆、杨力舟、王迎春、张俊、史济红、张顺清、仝献普、马洪琪、刘海明、苏高礼等开办了各类专业美术班与学术讲座,有近**接受美术培训学习。他鼓励年轻作者外出进修深造,面授与函授教学相结合,其中一些人如今已成为阳泉美术创作的骨干力量。赵乃隽、刘建平、臧五一、刘建明、周建宏、史朝阳、任晓军、刘彩军、武大明均是恢复高考以后先后考入山西大学的,上大学前,我们都跟杨建国老师学习绘画,在他组织的文化馆业余美术学校学习了基础的人物解剖、透视、素描、色彩知识。大学毕业后他又将大家从不同地域、不同单位招到他的麾下。阳泉美术院的组建,为阳泉美术形成了一支多专业、多门类、专业人员年富力强的美术创研队伍,为阳泉的美术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还建立了院外画师制度。
2020年是杨建国80周年诞辰,政府出版了《杨建国文献集》,举办了研讨会,在阳泉市为他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阳泉美术走过启蒙、初创、振兴、辉煌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后,阳泉美术经过杨建国的专业化、系统化归纳,进行艺术性、理论性分析,从而形成现在的自主多元、创新发展的繁荣景象。杨建国作为阳泉美术发展的领航人,以他高尚的人格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杰出的组织才能,对美术事业的赤诚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对山西美术的贡献,深受大家的称赞。杨建国作为山西大学的杰出校友,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也将激励后学,为促进山西美术事业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