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虽然硕士毕业后离开了母校,但不论走到哪里,母校一直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赵学功
赵学功,1984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读本科,1989年继续在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在山大度过了极有意义的七年时光。
历史学是山大设立最早的学科之一,建校之时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即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当时的山大历史系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实力雄厚,在学界享有盛誉。时任校长就是著名的东欧史和世界现代史专家程人乾先生,还有开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先河的乔志强先生、捻军史专家江地先生等。
赵学功本科就读于考古专业。山西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之一,当时是每两年招一届,赵学功是第三届学生。专业虽是初设,刚刚起步,但师资力量很强。当时负责这一专业的李壮伟先生以及授课的傅淑敏先生、李裕民先生、王鸿玲先生等都毕业于北京大学,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胡建老师、郎保利老师、孔富安老师和石金鸣老师等都是当时留校任教的青年才俊,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平时指导学生们学习,与学生们接触较多。为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教研室还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授课,比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柱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玉柱先生开设第四纪地质学、张振标先生讲授体质人类学等。美国新考古学的旗手宾福德教授等也曾来校举办讲座,讲授美国考古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鉴于考古学的学科特性,系里和教研室非常重视学生的田野实习和调查,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时间到考古工地或古文化遗址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这也令其他专业的同学颇为羡慕。不论是学术讲座还是田野实习,无疑大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对考古学这门学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赵学功来说,本科阶段的学习既紧张又充实,不仅学习了考古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也系统学习了中外通史。授课的都是学术造诣深厚的知名学者。因为专业关系,当时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课程更感兴趣。杜士铎先生讲授的中国古代史、崔凡芝先生讲授的中国史学史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课程,都颇受学生欢迎。
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想在这一领域做出成绩,必须有较多的考古发掘实践,有独立领队进行考古发掘的能力。当时赵学功感觉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考古工作,便将学习的重点由考古学逐渐转向了世界史,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领域。
山大的世界史学科名师荟萃,其中对赵学功影响最大的是时任校长程人乾先生。刚入学不久,赵学功就听说程先生是国内研究东欧史、国际共运史和国际关系史的大家,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赵学功对程先生十分景仰,但程先生身为一校之长,日常工作、各种事务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到系里开讲座,作为一名本科生,赵学功很难有机会向先生请教问题。直到程先生因为卓有成就的学术研究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学校有关部门专门请程先生举办讲座,讲述他的治学经验,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这时,赵学功才第一次听到了程先生的报告,第一次与程先生近距离接触,听了程先生的报告后他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决心。
1988年本科毕业之后,赵学功继续留在山大,师从程人乾先生、王文庆先生和张谦让先生攻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赵学功认为,研究生阶段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程先生。三年里,程先生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先生的谆谆教诲令他没齿难忘。跟随程先生读书,赵学功感到程先生不仅专业知识精深、学识渊博,而且理论水平极高,对问题的剖析鞭辟入里、高屋建瓴,令人折服。先生授课大多是在主楼的最高一层,没有电梯,先生一步步爬上顶层,在一间狭小的教室中为赵学功等四人讲授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等课程;有时先生也会把几位学生叫到家中在书房里上课,赵学功等人围坐在先生身旁,听先生娓娓道来,谈古论今,令人如沐春风。
1991年赵学功赴南开求学,距离母校远了,只能间接或通过书信向程先生和各位先生问安、求教,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由于对朝鲜战争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收集了不少材料,而很多问题在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时限于资料等原因没有展开论述,所以他决定继续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探索。这一想法得到了程先生的赞成。先生教导他要好好利用在南开读书的条件和机会,努力学习。到南开不久,赵学功曾写成一篇小文寄给程先生,请其指教。程先生从题目到内容、文章结构、文字表述乃至标点符号等都做了仔细修改。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山西大学学报》上,并收录在程先生出版的文集中,凝聚着先生的心血,但先生特地在文集中注明文章乃二人合作而成,这体现了程先生对学生的关爱和提携。1991年,初赵学功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后,诚惶诚恐地将论文寄给程先生,请先生赐教。先生在百忙之中审阅了论文,并撰写了评阅意见,对论文给予肯定的同时,指出了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在当时的情况下,限于各种条件,学者们同外界的学术交流较少,信息闭塞,程先生和各位先生多次教导学生要争取各种机会走出娘子关,多参加学术活动,向学界前辈、同仁学习,以此了解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开阔学术视野。正是在程先生和各位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1990年秋,赵学功与师兄叶立森一起参加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河南大学举办的学术讨论会,并由此结识了不少美国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青年才俊。这也是赵学功第一次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学术讨论会,获益良多。赵学功认为,尽管现在网络的快捷为获取各种学术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研究生应适当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和会议,应当面对面地向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求教,并力争建立学术联系,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而且对个人今后的学术发展无疑也是大有助益的。
1994年6月,赵学功从南开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他的学术经历丰富而多彩,研究内容与学习经历遍及世界: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作为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在该中心从事短期研究;1999年8月至2000 年9月,作为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国家档案馆从事研究;2000年8月至9月,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约翰逊总统图书馆、密西根大学福特总统图书馆、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访问学者;2004年6月至8月,在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2007年10月为韩国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08年3月至6月,为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访问学者。
多年来,赵学功专心致力于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十月风云:古巴导弹危机研究》《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富布赖特:美国冷战外交的批评者》等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对美国史、国际关系史和冷战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与认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学功的学术成就与学术能力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2002年,他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6年入选年度教育部**特聘教授,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
赵学功,这位在山西大学历史系生根发芽的学术种子,在数十年的热爱与坚守下,成长为与他当初景仰的先生们一样的知名学者。
山西大学百廿校庆之际,赵学功深情地说道:“从大学到研究生毕业,再到参加工作,个人的每一步成长和点滴进步都感恩于母校多年来的培育,感恩于母校各位先生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培养。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为人为学;在这里,我们一步步迈入学术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断茁壮成长。近几年,回母校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每每看到这里熟悉的一切都倍感亲切,心情格外激动。母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最近从母校传来喜讯,母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衷心祝福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