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扎根大连,带去山大气质 —— 记1995级电子系校友陈鹏

发布日期:2022-05-27    信息来源: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作者:

憧憬的大学生活

1995年,一个毛头小子从长治一中考入山西大学电子系,那一年,他19岁,懵懵懂懂,7个多小时长途汽车的颠簸没能影响到他憧憬未来的兴奋。入学报到那天,满眼的彩旗,热情的学兄学姐,引导的志愿者让他都感到新鲜;到系里报到、到宿舍,结识新同学,认识辅导员,虽然忐忑但陌生的感觉转瞬不见,充满期待的大学张开了她热情的怀抱迎接他。

第一个月的军训时光,迅速和同学打成一片,也体味到了班主任的悉心关怀,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的课堂和中学相对固定的教室不一样,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用于上课的大阶梯教室。几乎每天都会在阶梯教室上课、上晚自习,直到现在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上高数的老师,满头银发,高高瘦瘦而又和蔼可亲,讲课非常的认真负责,每个数学符号的书写、每个公式的解读发音都非常清楚;另外一位就是讲写作的老师,文化底蕴很是深厚,讲课风格潇洒自如。时常旁征博引,讲三国,聊历史,妙趣横生!操场的汗水、图书馆的夜读、餐厅的飘香、社团的坚持……还有很多老师、同学和朋友,和他们一起或工作、实习,或生活、娱乐……点点滴滴的事情,至今回忆起来,都难以忘怀。大学四年,他就这样简单、快乐、充实而又结满收获的告别了母校。

完成学业深入基层

2000年,他继续求学并考入大连海事大学读研究生,学习无线电及通信专业。2007年于大连海事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进入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井下无线通讯的研究工作,与矿方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他与客户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能体会到客户的实际需求。恰好当时国家鼓励高校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可利用业余时间兼职领办科技企业或从事科技服务……他想,如果能把毕生所学应用到企业经营中,让更多企业受益,岂不是件美事?就这样,2014年,他开启了创业之路,致力于矿山、石化、交通以及电力行业等工业级无线互联通讯控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他最能体会,但他从未后悔,更加感谢当初的坚持。很多下过矿井的人都知道,矿井下的作业环境十分恶劣,40度高温,90%以上的空气湿度,衣服随时都能挤出水……他告诉记者说,实验阶段,他们每天需要工作十二个小时,2018年一年,下井实验就超过200次,每做一次实验就需要走进一个矿井,在井下,吃饭喝水都不方便,靠着对事业的热爱,他坚持了下来。由于煤矿的特点比较复杂,所以他经历了其他行业所体会不到的艰辛,他也经历过资金短缺、管理走弯路、技术不完善的弯路,经历了艰辛又刺激的创业过程。但不论环境怎样恶劣,过程怎样艰难,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并毫无保留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行业发展。

2017年,在大连市组织的针对高校教师创业的“科创工程”项目评选中,信息组中的十几家参选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获得入选资格,其中就有他的公司,他用3年时间取得了所有产品的防爆资质。

驻足大连再扬帆

他作为公司创始人、大连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大连市山西商会副会长,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上创新才有定价权,他逐步了解客户的深度需求,从未停止创新;以领先的技术、理性的价格,不断让客户满意。他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也让他更加坚信他所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他不止一次地想过,很多创业的想法和创新的思路,与当时在山西大学的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品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如今,将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装备、管理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趋势。他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与无人化作业。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与努力开拓,他的团队研制出了多种应用于煤炭生产控制、信号传输、安全监控等多种智能化的无线互联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大同煤矿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和山东黄海造船厂等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各种知识产权二十余项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经过多年的沉淀,他不断在软件和硬件研发上下功夫,坚持做有责任、有担当、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的企业,从简单的煤矿产品到系列矿山产品及服务,从通信到控制再到人工智能,实现了矿山内随时随地“零延时”通讯与控制,用实际行动提升了井下采掘和运输系统无盲区通讯和安全监测预警,为传统煤矿提供了智能解决方案。

如今,他带领团队基于人工智能与系统融合打造出了矿山智联云平台,为智慧矿山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既保证了矿区安全,又通过无线通讯提高了联络效率,降低了维修难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人员配置;不断通过矿山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智慧矿山服务。

2019年,他公司的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如今已与山西、河北、内蒙、陕西等矿山进行合作,为各类型煤矿集团,尤其是占全国80%的中小型煤矿提供智能采掘工作面系统、智能化运输和提升系统、无线快速组网应急通讯系统以及智能化矿山综合管控平台等。

谈到如今的成绩,他由衷地感到百年学府“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对他深深地影响。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