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山水情深通才育人 ​——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教育家王尚义校友

发布日期:2022-09-23    信息来源:山大校友会   作者:郭柯锐(历史文化学院 2021级)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王尚义,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955年3月,王尚义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1973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山西省交口县的小山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打坝造地、修水库、办企业。1976年被推荐到山西大学历史系,1979年毕业后留山西大学工作,担任甄华校长秘书。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历史地理学博士研究生,2002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王尚义先后担任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山西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太原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委副主任,山西省社科联副主席。他还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山西省古都学会会长、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山西省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40多年来潜心研究历史地理学,首创历史流域学,对太原师范学院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致力于历史地理:走向田野,深入乡土

王尚义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和生态环境变迁的教学与研究,兼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视野,围绕历史时期区域环境变迁和区域经济与文化变迁两条主线,力求文理贯通,相互渗透。

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王尚义展现出浓厚的桑梓之情和人文关怀。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太行山和黄河塑造了它的自然边界,汾河及其支流冲出一连串盆地,鄂尔多斯高原与它接壤,晋商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作为山西人,王尚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走向田野,考察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深入乡土,对流域生态环境及太原盆地古代湖泊变迁、鄂尔多斯高原及毛乌素沙地环境变迁和区域经济与文化变迁三个领域进行长期深入研究,形成大量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多项。参加国家“七五”重点课题“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2002—2019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 26 项,撰写科研论文180余篇,其中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生态学报》《新华文摘》发表20余篇,2004年主持申报的“历史时期汾河上游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安全研究(40471033)”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现太原师范学院建院以来该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同年,《统万城的兴废与毛乌素沙地之变迁》一文,获山西省社科研究成果优秀奖。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获2003年山西省社科研究“百部(篇)工程”一等奖,2004 年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山西省高校社科一等奖。

这些成果,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案例,在全国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实践上,为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研究方法上,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遵循历史地理研究基本方法,并与区域经济分析和人文地理分析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研究技术路线,赢得同行专家和学者认同。

开创历史流域学:大胆构想,付诸实践

历史流域学是从流域人地系统整体性、因果性出发,研究历史时期流域人地系统演进特征、规律及要素之间、区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历史流域学的提出,离不开王尚义上下求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谈及历史流域学的缘起,把河流和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来研究古已有之。我国古代著作《山海经》《禹贡》《水经注》即以水道为纲,描述中国地理特征和自然区划。到了现代,随着历史地理学不断发展,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地理单元研究的重要性。但正式提出“历史流域学” 概念的当是王尚义。2009年11月19日,王尚义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关于创建历史流域学的构想》一文,他从学科性质、原则遵循、下含分支、研究方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五个层面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新华文摘》予以全文转载。在随后的一年内,王尚义带领团队连续在《光明日报》发表五篇关于历史流域学的文章,使“历史流域学”迅速在学界传播开来。

在此基础上,王尚义先后出版了《历史流域学论纲》( 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历史流域学的理论和实践》( 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 两部著作。

《历史流域学论纲》以历史流域为视角,从整体出发,以流域灾害链为案例,在宏观上建立了历史流域学的基本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历史流域学学科体系的正式搭建。《历史流域学的理论和实践》,将历史流域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更加具体、细化,对后续以“历史流域学”为基础的研究具有示范和启发意义。

目前,历史流域学学科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在如何有效划定区域范围来开展综合研究、以多学科视角开展区域研究、推动关于历史流域学的大量实证性个案研究、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灾害防治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尚义提出历史流域学,使当代学者得以通过新视角丰富我国历史地理学本土理论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同。

扎根太原师院:廿载坚守,改革创新

2000年太原师范学院建校,王尚义出任首任校长长达12年,2012—2015年转任校党委书记。他在近16年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踏实工作,成效卓著,带领学校很快步入正轨。200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2009年突破教育部硕士单位的评审。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王尚义逐步形成了独到的办学理念,深入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前瞻性探讨高等师范教育的特色形成、发展战略、管理构架和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聘为“省政府第五届督学”。

王尚义的研究成果兼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涵,“学科贯通”理念也被他应用在太原师范学院的改革中。王尚义也成为“通才教育”理念的实践者。结合国家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文科通才、理科通才、艺术通才”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得到教育部的肯定。2003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理科通才”被提升为科学教育专业;2007年,“文科通才”更名为人文教育专业。他还编撰出版通才教育的专用教材十余部。王尚义突破成规,转变思维,一开始就从创建新学科领域视角去思考和构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经过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太原师范学院“通才教育”实践取得不俗成就,形成鲜明特色,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2008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教育部教学评估中被评价为太原师范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王尚义的真实写照。青年时期的经历塑造了他做事果敢、执行坚决的个性;工人子弟的出身使他形成了做事低调、诚信待人的作风;丰硕的科研成果,创造了太原师范学院多个第一,使他赢得了全校师生近20年的信赖和支持。如今,王尚义仍然奋战在他最热爱的教学科研第一线。40年来,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的广阔天地里开拓探索还是在高校发展的漫漫征途上耕耘奉献,王尚义用数十载如一日的坚守,彰显了“求真至善”的巍巍品格。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