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
山西大学已经走过一百二十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多年中,有无数学人在这里辛勤付出,他们为祖国培养了数十万名各类建设人才。其中有一位从山大毕业,二十五年后,又从地方回到山西大学担任党委书记的校友。在校十年,他和他的一班人带领山西大学从“文化大革命”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赶上时代步伐,实现了浴火重生。他就是目前已进入耄耋之年的相从智同志。
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前夕,我们走访了这位为山西大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老领导。
踔厉奋发读书行
1939年,相从智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国家的内忧外患、家中的生活贫困成为他儿时的记忆。年幼的他比较懂事,虽然有点懵懂内敛,但能主动承担家务,替大人操心分忧,艰苦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劳朴实的作风和柔韧坚强的性格。
1947年家乡解放后,他开始上小学。当时父亲在外经商,他和母亲操持八亩薄地,农活一忙就得放下学习参加劳动。刚升初小四年级时,他听说埝底高小招生,没告诉家里便和几个同学投考,结果竟被录取。开始学习有点吃力,难免引起同学议论。他把这种压力作为一种挑战,化作一种动力,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升入高小二年级后,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两个班)前三名。
1954年他顺利地考取了闫景初中,1957年初中毕业,正赶上国家压缩教育规模,全县初中毕业十几个班,高中只招一个班,这次他又如愿以偿考上高中。高中第一年结合反右斗争,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一场红与专大辩论和上山大炼钢铁运动,事后他思考怎样做人处世,认识到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不但要有知识,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人应当诚实、纯厚、谦虚、宽容、大度、热诚,要善于从周围人身上吸取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有了这样的思想自觉,他在同学中威信逐步提高,一直被推选为学生干部。
1960年,相从智高中毕业,以较好成绩考入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当时国家遇到三年经济困难,半年后华大停办,同学们各回本省,他便到山西大学政治系学习,直至五年后毕业。在政治系,他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理论知识,又用一年半时间三次下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基层和工农群众,这使他经受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洗礼,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较全面的体认和掌握,从而受益终生。
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说:“现在流行一句‘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我庆幸自己选对了行业,这不是本事,而是运气。不过即使职业符合自己的特点,也还需要有知识和能力储备及主观努力。”
笃行不怠桑梓行
1965年大学毕业后,相从智被国家分配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工作,在那里经受了气候严寒和政治严峻的考验,三年后被调回家乡临猗县革委。1971年他被选拔到运城地区革委宣传办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经受了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砺,得到基层工作的锤炼。
1983年,因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和群众威信高,相从智被调往稷山县任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他成功解决了许多干部群众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实现了全县安定团结。他领导干部群众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大办乡镇企业,引资3000多万元改善了全县基础设施,利用地理交通优势,新建了一座年洗90万吨煤的洗煤厂,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乡镇企业两年翻一番,为全县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时任地委书记扆耀光评价他:“思路清晰,工作实际,作风民主,团结同志。”1985年6月,中共中央领导到稷山县视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亲笔题词“开拓前进,努力再翻番”予以勉励。
1985年底,相从智担任运城地委副书记,分管经济和意识形态工作。在地委领导下,他为全区主持制定了到20世纪末十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获得省软科学奖。按照规划,先在全区干部群众中率先开展观念更新的解放思想教育活动,接着抓企业竞争承包,新办一批企业,使老企业开始焕发生机。他还推动群众文化普及和蒲剧振兴工作,带领地区蒲剧团进京演出,为武俊英摘取了戏剧梅花奖,同时推出一批蒲剧新秀。在京演出期间,他们受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接见,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陆平等领导莅临观看。
1987年初,相从智刚到任运城地区行署专员,就提出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靠兴办工业商贸发展地方经济。他顶住压力,在全区因地制宜,分片规划,大力发展农果牧渔和蔬菜种植,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为运城地区后来30多年的水果蔬菜、经济作物发展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基础。在企业领导班子改制的基础上,他们集中抓了各县小化肥厂技改联营和几个纺织厂技改升级,发展了县域经济,创造了全区小麦历史最高产量, 实现了全区工业产值5年、财政收入4年、外贸出口5年翻番,促进了农民增收。
运城是相从智的家乡,在运城工作21年,家乡父老培养了他,他也以笃行不怠的精神回报了桑梓,至今仍被一些干部群众怀念。
寸草春晖学府行
1989年,相从智被省委选调到山西大学担任党委书记。通过深入调查,他摸清了山大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制定了“梳理矛盾,活血化瘀,安定团结迎接90周年校庆”的工作思路,然后组织全校上下,用三年时间组建骨干队伍,化解师生情绪,提振教工信心,扩大团结基础,清理遗留积案,整顿校园秩序,协调内外关系,改善发展环境,使90周年校庆成为山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相从智及其党政一班人结合山大实际,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通过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及时把山西大学推进到改革发展上水平的新阶段。1993年初,国家教委提出在全国高校实施211工程建设,他又和彭堃墀校长商量,把山大改革发展上水平,纳入211工程目标规划。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他们党政一班人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论证,制定了山西大学“抓好一个龙头——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壮大一个躯体——转换办学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工素质;强化两个翅膀——基础研究上水平,应用开发出效益;创造一个氛围——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带动学校整体腾飞的“飞鸟式发展战略”和前三年侧重打基础,后五年重点上水平,争取山大百年校庆时进入全国百所重点大学建设行列的“三、五、十”奋斗目标。在这个规划指引下,学校按照“全方位综合改革,分步骤实施推进”的原则,先后对干部、学生、职工、教师进行了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调动起教职工积极性。按照“ 保重,创新,发展,应用”的原则,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了一批新专业,发展了一些优势学科, 按综合大学完善了学校的专业学科布局。按“要让教工爱校如家,学校首先得像个家”的要求,建设维修了教学科研设施及附小幼儿园,新建了十二栋宿舍楼,解决近千户教工住宿问题,同时对学校的水、暖、电、通信设施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保证了教学科研,解决了教工的后顾之忧。按照“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工素质”的要求,从国内外引进人才,送出去进修培养,建设学科梯队,实行竞争淘汰,在全校形成抢占学科制高点、提高办学水平的热潮。
1996年山西大学发展曾遭遇坎坷,相从智一班人顶着巨大压力坚持改革,梳理师生情绪,重建校园秩序。他们按照“精简机构,理顺职能,优化结构,竞争淘汰”的原则,推动了学校第二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本着“外联内合, 优势互补,组建学科群”,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省级、校级三级评选重点学科,选拔学术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遵照中央和省委决定,制订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案,在全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过三年奋力拼搏,山西大学又有了长足发展和大幅提高。到20世纪末,山西大学已成为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先进高校、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具有文理两个国家级研究生培养基地、5个博士点、39个硕士点,办学规模翻番,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大为增强,2005年在全国高校排名中曾达第 64位。20世纪90年代是山西大学走出历史困境,实现浴火重生的十年,这十年占了相从智职业生涯近四分之一。他曾感慨地说,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山大是我的母校。我对山大的贡献微不足道,但做到了尽责、尽力、尽心。
1999年,相从智离开山大党委书记岗位,到山西省政府任省长助理,在那里他协助省长制定了改善农村人畜引水工程,处理了一些棘手问题,完成了国务院交给山西关闭非法烟厂的任务。2005年退休后,他又转向关心下一代和传统文化研究普及工作。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他把对父母的感念、师长的感恩、朋友的情谊都化作对人文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