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打好“组合拳”,争做“大先生”——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2003级校友裴晓军

发布日期:2022-05-31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节选自《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文集(即将出版)

求学山大,难忘师恩

2003年,本科毕业后的裴晓军满怀憧憬与好奇走进了山西大学,在这所百年老校度过了他难忘的七年时光。在这里,裴晓军结缘了改变他一生的老师——邸敏学教授。

在裴晓军的印象中,邸老师为人随和没有任何架子,但在学术上却要求极其严格。读博士的前一年半,邸老师让裴晓军写了很多文章,但却不允许他发表,总是改了又改,甚至到了恶心的程度。但是到了第四学期,邸老师却让他全部投出,结果全部快速发表,并有多篇被转载。毕业论文修改期间,裴晓军担心邸老师年纪大,看电子文档费眼睛,每次都是用四号字体打印稿件交给老师。同样,邸老师也了解此阶段博士生时间的宝贵,不管多忙,都在三日之内,用红笔密密麻麻改好每一页。

硕士毕业在山大与邸敏学老师合影_副本.jpg

博士毕业前最后一个月,裴晓军每天休息时间不足三小时,体重降了十五斤,头发也掉了不少。每天满脑子都是论文,回宿舍的路上撞过树,去学院的路上掉到过水塘里……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下决心不开车的原因。

毕业前裴晓军又面临着择业问题,这时,邸老师鼓励他:“晓军,你要相信自己,放开手脚在北京一搏。放心,我永远是你的后盾!”“一定要记住,讲课要自信,但绝不能自负,同时不管是什么人听课,你都要把他们当成本科生。”

博士毕业时,裴晓军和父母专程去山大看望邸老师,邸老师却只是淡淡一笑:“没什么可感谢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毕业十多年了,裴晓军对邸敏学老师的那份尊敬与感激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得愈加浓烈。他深情地说,“邸老师就像屹立在我面前的一座雄伟大山,永远是那样的雄浑与神圣”。

三尺讲台,言传身教

在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以后,为提高教学效果,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及群体特点,裴晓军主动申请搬进学生宿舍,三年里与学生同吃同住,主动征集学生建议3484份,有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获得了课堂出勤率抬头率接近百分之百的良好效果。自入职以来,裴晓军共完成教学任务量6000余学时,课堂教授学生20000余人。平均每年从事党课教学校内30余场,校外10余场。裴晓军深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7次位列学院第一名,2次位列全校所有课程第一名。每逢毕业季,学生们相约重温裴晓军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为了北邮校园内的一道靓丽风景。

2011年的6月,学校安排裴晓军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一个月,时间恰好与期末前剩余课程的教学时间冲突,在裴晓军的坚持下,他每周安排两个晚上分别回到学校西土城路校区和宏福校区各授课一次,并且每次都是在下午自己的培训结束后赶回学校,来回的路程要5小时,授课2小时,每次回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都是凌晨1点。裴晓军的付出深深感动了所有上课的学生,每次上课前讲桌上都有一份煎饼、一杯奶茶静静地放在讲桌上,这便是学生对裴晓军大爱的无言诠释。

博士毕业在山大马院楼前留影2_副本.jpg

勇于创新,打造精品

与学生的长期零距离交流,为裴晓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教学上,以问题链为引导,打造特色定制思政课,实现与课堂所有学生一对一交流。在这过程中,裴晓军进一步明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四个方向:由粗放型向细节型转变、由结果型向过程型转变、由灌输型向疏导型转变、由重理论型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

为了开拓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新渠道,裴晓军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亲自参与20余个社团活动,并主动与支教保研同学建立长期联系,理清了教学思路,总结到了第一手的经验,实现了社会实践资源共享,有效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常态化、分散化和多样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裴晓军基于“综合推进,重点突破,适时总结,不断提升”的思路,深入探讨新技术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2019年10月,裴晓军在全国率先尝试了5G+全息&4K直播思政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了北邮的精品课程,同时也把课程的思想性源源不断地拓展到课堂之外,完美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与魅力。

12年来,他多次作为北京市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受到北京市教育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北京市、教育部层面的点名表扬。研究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将基础思政理论课讲到年轻大学生的心坎里”以成果要报、政工参阅等形式上报北京市委宣传部。

他十分注重精品课程打造,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凝练出的《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重构》《“信息黄埔 ”助力“数字马院”》《习近平的治国思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与人民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美关系二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是谁?》《全民战“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对话未来——人生的青春之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等精品专题讲座,已经在教育部、工信部、国安部、国资委、国管局、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港澳台办及一些地方省市行政事业单位、高校等进行了宣讲交流,收到热烈反响。

默默奉献,痴心不悔

为了发挥北邮信息科技特色优势,裴晓军坚持课上线上讲授、引领,课下线下服务、交流的良好氛围。他的微信有校内学生5000余人,加入187个班群。5年连发400余篇考研政治日志,义务为同学答疑解惑,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在工作中,裴晓军是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在生活里,是学生们贴心的好兄长。他每年与学生邮件往来百余封,真诚地为学生排忧解难。裴晓军的微信主页是北邮最大的失物招领平台,“丢东西,找裴帅”已成为了校园流行语。裴晓军十多年一对一资助本校贫困生9名,北邮扶贫点贫困生1名;学生腿脚扭伤,裴晓军第一时间赶到学校送药;裴晓军多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次都为同去的学生准备好早餐;学校团委、学生会,各个学院的学生工作需要裴晓军帮助时,他从来都是义不容辞。裴晓军作为一线教师,却长期兼任本科生班主任,从国家育人高度关心和引导班级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裴晓军说:坚持做一名好讲师,目的只有一个:一生只为一事来。那就是讲好每一节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把为学、为事和为人统一起来,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裴晓军,男,1979年4月出生,山西临猗人,法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现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奖励有: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获得者,2013-2014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候选者,2015年第26届“丹柯杯”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得者,2016年北京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爱心使者,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获得者,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烛光奖”获得者,2020年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20年北京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