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筱林 发表日期:2008.6.3
今年五一,我们大学本科的同学相约在太原举办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我是1984-1988年在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的本科。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有的同学毕业后就没见过面。在从北京去往太原的大巴上,我十分兴奋,渴望司机师傅再开快点,早日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同学,特别是我曾经单相思的那位女同学,因为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的毕业留念册上一个凸显的边角处,她给我写了三个字“勿忘我”。我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的隧道,二十四年前从入学到毕业的一桩桩一幕幕就像放电影式的呈现在眼前,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使人感到可触可摸……
我们约定下午三点报到,四点照相。我不到两点就到母校门口。我看时间还早,于是特意没走现在的新校门,而是从我们当时的校门进入校园,迎面是主楼和主楼前毛主席的雕像,往右拐是经济系、历史系、中文系、外语系、法律系、哲学系和体育系的宿舍,我还去看了看我们曾经上过课的教学楼和阶梯教室,我特意在当时的外语系宿舍楼驻足并在现在的石凳上坐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此时此刻, 我想起了现已腰身不再挺拔,头发斑白的老母亲二十四年前送我入学的情景;还有刚入学两月多,母亲怕我冻着,乘火车坐硬座从长治到太原给我送一床厚褥子,黒灯瞎火晚上十一点半才找到住在南院的我;还有怕我吃不好,隔三岔五给我捎来炖得香喷喷的羊肉和炒的油茶面,可家里却勒紧裤腰带,几个月见不到一点肉星子;还有许多许多……常言道,儿走十里母担忧。母亲啊,尽管我在您老人家眼里是一个孝顺省心的孩子,但对您老人家哺育我和培养我的恩情,今生今世都报答不完!
见到同学时是那么的亲切!毕竟二十年了,有的同学的名字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 自诩博闻强记的我,这次可真关键时刻掉链子了;见到老师时是那么的高兴!他们还是那样和蔼慈祥,诙谐健谈,特别是他们的身子骨很硬朗!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在这二十年里,我们有迎来我们宝贝儿女诞生而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也有送走养育我们亲人的痛苦;我们有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甜蜜,也有职场上起伏跌宕的苦涩。从学校毕业又步入社会这个大学,二十年的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界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是这二十年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学会了坚强,让我们懂得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和克服困难,变逆境为顺境。正如马寅初老先生所喜爱的这样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尽管在这二十年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遇到些困难和困惑,当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些困难和困惑用崔永元的书名《不过如此》来概括再恰当不过了。老同学多年不见,本该备份礼物,我只好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痛苦的思考,归纳为“三颗心”作为见面礼:保持平常心,不失自信心,永葆进取心。
相见亦难别亦难。短暂的相聚而又匆忙离别。分别时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在校读书时那种羞涩胆怯全然没有了,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争着相互拥抱,唯恐自己被落下。啊,这是二十年后的拥抱,她是那么纯真洁白,诚挚而又热烈!我想,这是世界上最亲切最美好的拥抱,她饱含着同窗四载浓浓的同学情谊,阔别二十年再次相逢的喜悦,还有在今后岁月里多多珍重的殷切祝愿!我还想,这个时隔二十年后的拥抱又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拥抱。 这次聚会是几个在太原工作的同学早在三月份就开始酝酿。俗话说,世界需要热心肠,正是他们周密策划,精心组织,无私奉献,辛勤劳动才得以让阔别多年的同学再次相遇又相拥。在这里,我想向这几位同学郑重地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同学们不会忘记你们所做的一切!在我们年纪史册上将为你们书写浓重的一笔!也正是你们,圆了我与分别多年的老同学像亲兄妹一样再次拥抱的梦!”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五月三日), 天下着大雨,浓密的雨点砸在地上泛起数不清的涟漪,就好像我们在校读书时点点滴滴的回忆,同时让我又沉浸在与同学再次相聚的幸福和甜蜜……
(作者为外语系84级校友,现就职于中国铝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