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当时是晋察绥蒙地区唯一一所最高学府。这个地区煤铁及各种矿藏丰富,为配合建设与开发富源,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山大进行改造的方针是本着建设一所工师农医财理俱全的综合性大学,但要求先发展工学院,因为国家要在这个 地区建立一个仅次于东北的重工业基地。邓初民校长谈学校的发展时指出:为配合西北工业的建设,山大将以工学院为重点,理学院将配合其它学院的发展;因山西闭塞,文化落后,为提高人民政治文化水平考虑,更要着重师范学院的发展,培养优良的师 资,特别是中等教育的师资;财经学院要朝着着重培养管理人民 企业生产的人才方面发展。从解放到1953年学校改造情况看,各 学院都得到了发展,工学院与师范学院相对更快些。本着这个主 导思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改造与扩充的措施。
1.逐步加强党团、民主党派与教工会、学生会的组织建设。
1949年,由京返并前成立的中共山西大学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李书麟,有党员8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支部,支部书记李全希,有团员40余人。返并后,中共太原市委派汤化武同志领导山西大学党的活动,临时支部书记仍为李书麟;派洛风同志帮助山西大学发展团和建立学生会工作。8月,中共太原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为在太原各大中学校建立团的组织,在山西大学举办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暑期工作队,队员以山西大学为主兼及市属各中学的团员与进步学生,学习团的章程,听取省市团委负责人卜虹云、谷文波同志的报告,在工作队中发展团员。14日,暑期工作队队员集体人团典礼在山西大学大礼堂举行。是日,山西大学成立团支部,支部书记为李全希。团支部的成立为进一步在学校开展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10月7日,山大团支部召开组织公开大会,学校有教职员生200余人参加,市团工委派石生、苏日生到会指导,李全希作了工作报告并公布了团支委与团员名单,牛晔代表全体团员讲了话。同时,山西大学成立团总支,下设3个支部,李全希为总支书记,王若、巩象巽为总支委员。12月,山西大学成立正式党支部,中共太原市委批准武汝扬为党支部书记。 同月,中共山西大学党组成立,赵宗复任党组书记,直到1953年底止,成员有武汝扬、李执芬。1950年4月,根据太原市委指示,山西大学党支部召开公开大会,公布了全体党员名单,校本部共有15人(正式7人,候补8人)。他们是赵宗复、武汝扬、李光清、李书麟、李全希、李彦清、王若、牛晔、巩象巽、戴海源、郭 仲相、郭福庆、李永振、曹德光、温守一;6月,又发展工学院学生尹德钱、张瑰琦等三同志,共有党员18人。医学院与理学院因与校本部不在一起,各自有独立的党团组织,医学院直属中共太原市委、青年团市委领导;理学院归中共太谷县委领导。1949年8月,四院校并入医学院后,党团力量加强,成立了医学院党支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由医药接管组方欣甫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梅占坡同志任团支部书记。12月,医学院有党员24人:方欣甫、晓击、梅占坡、刘明、唐李贤、刘永祥、赵庆祥、冯玉、田隆兴、霍守珍、刘澜、郭继宣、乔荣智、何穆、王仲兴、杨绍周、曲克、王子林、李福东、尚书颂、张瑞生、牛玉莲、韩峰岗、 张雨田。方欣甫回部队后,由张雨田接任支部书记。本月,团支部团员发展到70余人。1950年6月22日,医学院党支部在医大礼堂召开了党组织公开大会,张雨田同志代表党支部作了工作报告并公布了全体党员名单。1951年10月,医学院青年团成立团总支委员会,由三年级学生苏庆山担任专职团总支书记。1949年10 月,理学院从北京迁并,1949年3月,在北京和平解放后,中国大学理学院合并入北师大,为理学院二部,其党团支部于3月合并后即公开了组织,故从北京迁并前已有独立的党团支部。党支部时有党员7人:李执芬、张家治、林佑新、董树林、李春荣、王德佩、蓝珊,李执芬为党支部书记;团支部有团员8人,张家治为团支部书记,后又发展团员13人,1950年秋,张家治为党支部书记,董树林为团支部书记。理学院学生会主席为杜怡斌。
1949年9月,中国民主同盟山西大学分部成立,主任委员为王文光(后为陈寿琦、成恒长),盟员有工学院的陈忠潦、关廷栋、徐璞等。1950年1月,山西大学医学院民盟支部成立,成员有杨绍周与两名学生盟员。
1949年10月初,鉴于山西大学医学院合并四院校,北师大理学院二部归并山西大学,前届学生毕业及新生入校,学生由原300 余人增加到1100余人,学生会决定改选,由各单位推举9人组成筹委会,草拟通过了《学生会章程》、《执委会选挙办法草案》、《代表产生办法》,并于22日举行了公开选举,选出了国立山西大学第一届学生会执委与主席,主席为牛哗。
1950年10月28日,山西大学教育工会正式成立,省政府教育厅池庄厅长到会祝贺,选举刘锡光教授为工会主席,基层委员有郑文华、王三一、温守一、张华、王贵林、汪玉堂、梁园东、樊 振海,经费审查委员为梁发升、林其新。1950年初,医学院成立 医学院教育工会筹备委员会。1949年学校成立的还有教授会(史景苏负责)、讲助会(梁晋都、王承启负责)、职工会(阎世华负责),校教育工会成立后这些组织即停止活动。
中苏友好协会山西大学分会成立,杜千秋任总于事。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党团、民主党派、教育工会、学生会以及其它社团组织都逐渐加强并得到了发展。党团组织的发展和健全,又进一步推动和保证了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教学改革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山西大学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朝气蓬勃的面貌。
2.解放初期各院系的变化沿革。
1949年6月,山西大学工学院有土木工程、机电工程两系,院长郑文华教授,土木系主任刘锡光教授,机电系主任陈忠检教授, 实习工厂厂长张钟琨,教师19人,在校学生120人,拥有两个实验室、14部旧机器、1个实习工厂。9月,增设化学工程、矿冶工 程两系,山西大学教务长严开元教授兼化工系主任,矿冶系主任为耿步蟾教授。招生167人,毕业31人,在校学生255人,教师 28人(教授15、副教授6、讲师7)。1950年6月,将矿冶系改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两系,采矿系主任王宪教授,冶金系主任耿步蟾教授,机电系分为机械、电子组并分别招生。至此,设土木工程、机电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4系,招生103人,毕业 30人,在校学生282人,教师68人(教授19、副教授8、讲师19、 助教22)。1951年8月,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山西省政府教育厅指示,将接管之铭贤学院机械工程、纺织工程两系并入工学院。机电系分为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两系,陈忠沒教授调走,机械系主任朱景梓教授、副主任李亚晋教授,电机系主任熊大慰教授。至此,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纺织工程7系,招生99人,毕业23人,在校学生364人,教师 77 人(教授31、副教授10、讲师9、助教27)。1952年7月,设机械、土木专修科,主任由各本科系主任兼; 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院系调整第一次指示,工学院将冶金系并入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学院,纺织系、采矿系并入西北工学院。本年设4系,招生288人(本科204,机械专修科44,土木专修科 40),毕业163人,在校学生410人,教师71人(教授21,副教 授9,讲师19,助教22)。1953年6月,开始按照中央人民政府 教育部院系调整的精神,筹备与师范学院分院事宜,9月,正式独立建院,与师范学院从行政、党团、经费上脱离,仍设4系,招生329人,毕业71人,在校学生668人,教师105人(教授24、 副教授14、讲师21、助教46),职员63人、工勤人员72人。
1949年9月,山西大学法学院改为财经学院,原法律系于6 月已并入北京大学。财经学院设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系,杜任之教授为院长。1950年3月,经济系主任由左宗纶教授代理,4月由陈寿琦暂代理;1949年12月,工商管理系主任田子方教授(田子方教授调走后,陈寿琦暂代理),1950年9月后,由万亦吾教授兼任,副主任为陈允明教授。1949年10月,财经学院招生67 人,毕业18人,在校学生118人,教师18人(教授5、副教授6、讲师7)。会计系因师资经费不足故未招生,但在1950年4月至7 月、7月至10月举办过两期会计统计速成班,第一期分普通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统计会计四班,招生294人,第二期普通会计两班共招100人。财经学院1950年9月招生54人,毕业12 人,在校学生148人,教师24人(教授7、副教授7、讲师3、助教7)。1951年8月,山西大学将接收之铭贤学院工商管理系合并入财经学院,仍设两系,招生31人,毕业21人,在校学生149人,教师27人(教授9、副教授7、讲师3、助教8)。1952年9月,招生仅工商管理系35人,毕业25人,在校学生147人,教师27人(教授8,副教授7,讲师4,助教8)。1953年毕业50人,在校学生97人,教师27人。8月,奉高等教育部院系调整指示,财经学院并人中国人民大学。
1949年10月,根据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指示,原中国大学理学院(北平解放后已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改为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二部)从北平迁来改为山西大学理学院。院下设数学、化学、生物3系,院长武兆发教授(初来时兼生物系主任,后由王宗清接 任),数学系主任钱端壮教授,化学系主任曹自晏教授,生物系主任王宗清教授(1950年8月后,生物系主任为何锡瑞),共有学生134人,教师26人(教授5、副教授5,讲师8、助教8),职工30 人(至太谷后,职工增至54人),以太谷铭贤学校及农场旧址为 校址。院设机构有文书、会计、庶务、注册、岀版、斋务各组及图书馆、医疗室、各系实验室。1950年仍为3系,9月招生52人,毕业45人,在校学生143人。1951年9月,招生23人,毕业43 人,在校学生89人,教师33人(教授10、副教授7、讲师8、助教8)。1952年7月,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院系调整指示,并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本年除四年级46人毕业外,理学院二、三年级学生因入学时为理学院,经教育部同意二年级 23 人、三年级20 人全部分别转往北师大和南开大学。
1949年7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太原市军管会批准山西大学成立农学院,山西大学派员将十八兵团接管之太谷铭贤学校校址及农场接收作为筹办农学院的基础。10月,聘南映庚教授为农学院试验场场长,并派人去与原省立农专校长李红商议办农学院有关事宜。理学院从北平迁来后暂住这里作为教学之用。除太谷铭贤农场外,省政府又将太谷桃树岩及清源仁义村两果树试验园圃共260余亩水旱田,连同470余株果树与优种绵羊130余只、瑞士乳羊16只、来航鸡340余只一起拨给山大。1950年春,山大投入人力物力,将荒废10余年无人管理的果树全部整枝去枯,进行了品种鉴定,喷射了药剂,又引用外来品种粘接500余株、初栽160余株果树;在土地上种植了优种小麦、高粱、玉米、谷子,准备秋后以种子推广。5月,学校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准备正式成立山西大学农学院,设畜牧兽医、病虫害农艺两系;9月,因省委决定成立单独的山西农学院,山西大学奉教育部指示,遂将太谷铭贤学校旧址及农场移交。
山西大学文学院,原有历史、外文、教育3系。1949年9月,文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将历史系改为文史地系,设文史地、外文、 教育3系,黄丽泉教授任师范学院院长兼教育系主任,黄丽泉教授调走后,赵宗复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外文系主任李贯英教授,文史地主任陈超教授。招生73名,毕业23人,在校学生136 人,教师36人(教授19、副教授6、讲师7、助教4),职工33人。 1950年6月,将文史地系改为中国语文、历史两系,设中文、历史、外文、教育4系,历史系代主任陈超教授,中文系主任贺凯副教授,外文系主任江绍原教授,教育系主任史国雅教授。招生 81人,毕业19人,在校学生173人,教师55人(教授31、副教 授10、讲师4、助教10),职工57人。1951年3月,梁园东教授任师范学院院长。根据省人委指示,扩大招生,并增设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6个一年制二年制专修科,时有4系6科。9月,招生380人(本科22,专科358),毕业17人,在校学生486人,教师72人(教授25、副教授16、讲师14、助教17),职工65人。1952年7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院系调整指示,山西大学理学院并入师范学院。院设数学、化学、生物、 中文、外文、历史、教育系与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科,共7系6科。数学系主任郑广盛教授、化学系主任曹自晏教授(9月,因曹自晏教授生病,由严德浩教授为主任)、生物系主任何锡瑞教授、教育系主任史国雅教授、历史系主任阎宗临教授、中文系主任贺凯教授、外文系主任阎樹恩教授、数学专修科主任冀光第副教授、理化专修科主任张燮友教授、生物专修科主任常俊生教授、史地专修科主任陈超教授、语文专修科主任姚奠中教授、体育专修科主任陈盛甫副教授。9月,招生487人(本科158、专科329),毕业150人(本科63、专科87),在校学生852 人,教师132人(教授40、副教授28、讲师23、助教41),职工 78人。1953年初,办中学师资训练班,招生155人(学制6个月,主要针对山西省内各中等学校初级中学中业务较差的教职员,本年7月底毕业)。 1953年9月,外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俄语系,去掉原先英语组,仅剩俄语组,史地专修科改为历史、地理两科,共 7系7科。招生515 (本科221、专科294),毕业367人(本科38、 专科329),在校学生918人(俄文系三年级4人、四年级15人奉部令转入北师大、天津师院学习),教师155人(教授40、副教授 30、讲师28、助教57),职员78人,工勤人员83人。本月,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院系调整指示,撤销山西大学建制,师范学院正式与工学院从行政党团经费上分离,开始独立建院。另校本部公共必修课教师1949年11人(教授6、讲师5), 1950年19人(教授3、副教授1、讲师7、助教8), 1951年12人(教授3、副教授1、讲师6、助教2), 1952年16人(教授2、副教授1、讲师4、助教7), 1953年13人(教授1、讲师5、助教7), 1953年9月分院后,除校长、副校长外,教师则划归师范学院编制。
1949年6月,山西大学医学院仅有医学专修科一个专业,附设实习医院与护士学校。太原市军管会为进一步加强山西大学医学院的教学行政力量,本着集中有限人力物力办好一所高等医科学校的精神,先后对省内一些医科院校进行调整工作。7月4日,决定将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原1945年接收日伪桐旭医专及附属医院后恢复的川至医专及附属医院)并入山西大学医学院,任命樊清江教授为医学院院长,郭进才教授为副院长。8月22日,军管会再次决定将长治和平医专(原1948年成立的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专科学校)、山西省高级助产学校(原1943年8月在吉县克难坡成立的山西女子医学校)合并入山西大学。当时,长治和平医专党的领导力量很强,合并后成为山西大学医学院的骨干力量。四院校合并后,军管会任命了新的领导机构:山西省卫生厅厅长何穆为院长、郭进才教授第一副院长、刘治汉教授副教务长、方欣甫秘书长、张雨田总务长、樊清江教授附属医院院长、王仲兴教授副院长;9月,又任命余国器教授任副院长兼教务长。招生103人,毕业五年制本科30人,护士中专生20人。合并后有本科学生350人,护校、助产学校中专生134人;教职工137人,其中教师41人(教授15、副教授9、讲师10、助教7),辅助人员47人,行政干部31人,工勤人员18人,附属医院115 人。教师中有郭进才、余国器、刘治汉、王煜、张凤瀛、王炳皋、封士弟、樊清江、杨欣源、光藤学(日)、刘兆霖、 水野春江(日)、张泮生、大岛勇一(日)、马贤成15名教授,杨 丁铭、何泽涌、何其英、徐秉正、马景昆、于载畿、包淑新7名副教授。设备有图书3000余册,杂志2500余册,显微镜36台, 旧切片机3台,校舍325间。附属医院有医护职工115人,房舍 293间,床位103张。合并后,山西大学医学院从校本部迁往原省立川至医专及其附属医院地址(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地址), 因不与校本部在一起,行政党团皆有独立的一套机构。行政机构 有院长办、教务处(教导科,注册科,教材科及其所属印刷、绘图、模型股,体育部,校医室)、总务处(人事科,行政科,总务科及其所属庶务、会计股)、图书馆。1949年,仅设有医学专业,附设实习医院及助产、护士两个中技学校,直属院的教学组织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泌科、眼科6个教研组,各教研组的负责人分别为杨欣源(内科)、刘兆霖(外科)、于载畿 (妇产科)、张泮生(小儿科)、水野春江(皮泌科)、刘成(眼科)。1950年8月,改归中央卫生部领导,并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卫生厅代管,经费由卫生部拨岀,但也同时在山西大学的领导之下,仍为山西大学医学院。1951年7月,何穆院长因病辞职,由郭进才教授接任院长之职。1952年,增设公共卫生专业,教研组增至 22个。1950年9月,招生102人,毕业65人,护士班毕业28人,在校学生387人;教职工204人,其中教师32人,教辅人员65人,职工107人,附属医院115 人。本年9月,将助产、护士班学生调整至新成立的太原卫生学校妇幼卫生班,附属医院也进行了相应调整。1951年9月,招生65人,毕业63人,在校学生389人; 教职工288人,其中教师87人,教辅人员90人,职工111人。1952 年9月,招生165人,毕业64人,在校学生490人;教职工301 人,其中教师72人,教辅人员50人,职工169人。1953年9月,招生57人,毕业45人,在校学生502人;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84人,教辅人员23人,职工103人;附属医院272人,床 位243张。解放后,共毕业本科生285人,中专生98人。
3.校本部行政机构的逐步健全与学校面貌的变化。
1949年9月13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正式任命邓初民为校长、赵宗复为副校长。邓校长因北平事务及生病等因, 赵副校长也因交接省文教厅事宜,均未立即到任。此间,在临时党支部领导下,原校务委员会一方面办理移交,一方面与各学院院长协助校长主持校务,办理了1949年度在北京、太原两地的招考与迎接484名新生到校的工作,率领师生共同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11月初,赵宗复副校长到校,4日,由张克昌、刘锡光主持召开了临时校务委员会与各院院长联席会议,宣布从即日起,临时校务委员会的工作即告结束,今后,在邓校长未到之前,将由赵副校长代理校长主持校务。经省政府与太原军管会批准、邓初民校长同意后,赵宗复副校长开始代理校长主持工作。赵副校长首先召开了连续的临时院长会议、临时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了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人选,并规定了校务会议每月1日举行,常务会议每星期三举行。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教务长、各院院长、实习工厂厂长、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代表5人、讲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4人、职工代表2人组成。常务会由校长、秘书长、教务长、各院院长组成。新的校务委员会成立后,通过了由京带回20万斤小米临时费各院分配方案,评定了本学年度新聘任陈迩冬、江绍原等93名教授、院长、行政干部、教员等的小米薪给数目;先后成立了全校总学委、图书管理委员会、政治课委员会、体育委员会、工厂管理委员会、房屋分配委员会、修建委员会(刘锡光)、财务委员会(武汝扬)、社会活动委员会等;重建院系会议制度;筹办创刊了《国立山西大学图书馆馆报》;通过了《校务会议暂行章程》、《院务会议暂行章程》、《图书管理委员会简则》、《体育部组织规程及办事细则草案》、《体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节省电力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12月,中共太原市委任命武汝扬秘书长为山西大学党支 部书记。从此,山西大学在新的校务委员会和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始了向前继续改造与发展的进程。
1949年12月,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正式校务会议制度。 校行政机构除将总务处改为秘书处,图书馆从教务处中分离外,余仍旧制,校长之下设校长办公室、文书室、人事科、教务处、注 册组、斋务组、秘书处、会计组、事务组、出版组、图书馆、体育部、仪器室、供给部、医疗所共15个单位。
1950年8月,校行政机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其设置如下:校长办公室,设秘书3人赵长铭、王葵经、张养田;教务处教务长严开元、秘书吉福洪,下设教学研究指导组办公室(成恒长)、注册科(徐壮图)、出版科(窦之锦)、教导科、联系科(吉福洪科长、李文泰副科长);秘书处秘书长武汝扬、秘书杜春杰,下设文书科(杜春杰)、人事科、庶务科(薛式如科长、刘子康副科长)、膳宿卫生管理科(张天珏)、会计科(梁晋都)、图书馆(张华)、资料室(杜洽);体育部(郭全成)。1951年3月,历史系许预甲教授兼任图书馆馆长。
这次调整将原先的组变为科室,并随着各院系的不断改造调 整以及教学与外界的实习联系频繁、教学工作的改革而增设了一 些新的科室,如联系科、教导科、教学研究指导组、膳宿卫生管理科、资料室等即是。新增加联系科是负责学校各学院系与政府有关部门、实习单位、参观单位联系以及同学参观实习等对外接洽事宜;教导科是负责征集同学对教学计划的意见;教学研究指导组是负责了解同学思想学习情况、编定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膳宿卫生管理科则是负责教职员生的福利,特别是为了加强同学卫生健康的管理与改善而设。
1952年4月,膳卫科改组为卫生室,其中有些事务则由庶务科办理。1953年4月,成立基本建设科,张华科长、梁发升副科长;任命武寿铭为图书馆第二副馆长;赵长铭任卫生室主任(原主任先后为张天珏、盛希敏)。本年,在正副校长之下,设校长办公室、人事室、教务处、教务科、岀版科、图书馆、仪器室、文书科、庶务科、会计科、基本建设科、卫生室、医疗所共13个单位。师范学院在1950年后半年试办山西大学师范学院附中,1953 年,根据太原教育局要求,附中并入太原市第一中学。 1949年8 月,山大行政办有合作社一所。1951年3月,为解决太原市广大干部学习俄文的需要,中苏友协山大支分会办有“山大俄文夜校"一所。5月,山大行政主持办有儿童乐园(幼儿园)一所。
1949年9月底,全校共有5院13系,学生人数1071名,教授增加到162人。整个学校的面貌正像《山西日报》所描述的那 样:山大各个角落都在升起一种活泼新鲜、愉快的气氛,墙上重重迭迭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壁报,展示出山大同学新生活的内容。他 们不再在颓唐和叹息中虚度光阴,而抓紧着每一分钟使自己学习 的更充实。粉红色纸上是文艺小组告诉同学们星期日请《赤叶河》的作者来校作世界大会见闻演讲,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教育学会的通告是宣布自己的诞生,要同学们组织起来学习研究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经济学会将召开物价座谈会,公布座谈提纲,要大家作好充分准备;人民助学金的规则,占满了图书馆的半个墙壁,说明助学金与“公费”的区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品学兼优、无力升学青年的措施。学校里贴着的一条条标语,那是同学们的心愿与希望:“我们将比向日葵更加美丽,永远朝着我们的太阳—— 毛主席!”
4.图书设备与校园的扩充。
1949年5月,军管会接管后的山西大学,由于先前设备薄弱、 简陋,又加之战争之破坏,多残破不全,为办好人民的新山大,在国家政府财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太原市军管会与省市人民政府 先后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与不懈的努力,使学校各方面皆初具规模,为搞好教学培养国家各种建设人才奠定了基础。
山大图书馆原有图书4.3万册,接管后,陆续购买一批新书, 所藏图书达到中文45392册,西文5956册,又得到经军管会联系藏书家平陆张籁让售山大线装书50992册,实有图书102340册。 山大医学院图书馆在并四院校后有医药图书3786册;中国大学理学院图书馆从北京迁来带图书中文5869册,英文6684册。医学院、理学院因当时住址不在校本部,故图书馆均独立。校图书馆又获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科学院社会科学总图书馆赠俄文书 200余册、杂志100余种。图书馆扩大了阅览室,新设了新文化阅览室,专门陈列新书2000册,并不断递增,供师生参考。
设备方面,实验仪器除接收旧山大的一部分外,从北京购到交流电机3部、汽油带动直流电机与直流电机5部;人民银行赠木炭代油发电机1部、直流电机2部、石印机1部;省人民政府 拨给擦刨钻铳车床5部,将旧科学馆适合山大用的仪器标本全部 分别让售工、医、理学院。实习工厂实验室建设方面,工学院除 原附属的机械实习工厂,又增添了物理、化学、电机及混凝土 3个实验室;理学院用由京带来的仪器药品与接收铭贤学校设备仪器药品相结合,建立了3个化学实验室;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川至医院合并后,用扩充的器械仪器开设了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皮肤泌尿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理疗科、检验室、药局,增设最新式“全波整流X光机” 一架。医学院四院校合并后及增添的重要设备有显微镜(41台)、切片机(7台)、电孵卵器(7台)、灭菌器(5台)等共140件(台)。
校舍除原山大侯家巷旧址外,原川至医专旧址拨归山大医学院作新院址,太谷铭贤校址与农场归山大理学院、农学院作校址,并拨太谷桃树岩、清源仁义村两果树试验园260余亩水旱田归山大作农学院试验场用。
1950年,工学院订购320—350吨油压万能材料机一台,化工系的化工分析、有机化学实验室,矿冶系的普通冶金室,电机系的变压器、电机实验室正在筹备。师范学院接收了中国大学心理实验仪器,用以扩充教育系的心理实验室。1951年,工学院又筹设矿冶系钢铁冶金试验室、钢铁分析室、冶金炉、选矿实验室。
1953年9月至山西大学工学院、师范学院各自独立建院为止,山西大学的医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的设备、图书、校舍都在陆续地不断地扩充之中。所有的这一切措施,体现了党和人 民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关心,对办好社会 主义新山大充满了热情与信心。正因为如此,山西大学不论是分 院还是共同发展,都得到了健康迅速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