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学校应本市高中生要求,于8月举行了入学考试,当年报考异常踊跃,还有一些已工作时间很长的人员,甚至有一位年近半百者。这与太原局势有关,共录取新生100名,于9月 1 日上课。由吉福洪负责教学行政,邢炳南负责训导工作,并同王葵经、郭焕卿分别担任国文、英文、数理化等课程的教学。全体新生通过选举,建立了学生会分会。徐校长去平后,山大留守处由潘恩溥负责,校办秘书杨维权与刘学俭协助工作。10月下旬,阎锡山令机关学校人员挖战壕,修工事。为不给阎锡山当炮灰及因生活补助贫无着落,经请示徐士瑚校长后,于11月初,全体在并新生与教师乘飞机抵北平。
在北平的师生由徐士瑚校长主持,成立了迁平校务委员会,成员有严开元、张瑜、陈超、杜任之、王炳皋、黄丽泉、徐光达、季陶达、刘锡光、张静山、薛耀庭、郭进才、杨家潘、徐壮图。在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管理师生在乎教学行政等事宜。校部办公设在东华门南夹道北平梨园公会大楼,文法学院在东交民巷井陉煤矿公司大楼,工学院在东单总部胡同一所大院,医学院在东单苏州胡同农业部农产公司棉产会大楼,另在西河沿与朝内大街也有学生宿舍,从11月起陆续分院开始上课。
医学院二年级学生乔荣智,1945年在太原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迁平后,通过原太中同学杨山旭 (时为共产党员,在朝阳大学学习)与北平地下党取得了联系。9月,杨山旭介绍教育系学生李书麟 (曾在太中上学)加入民主青年工作先锋队,李书麟即在山大同学中发展队员20余人,成立了“民先”支部。11月 15 日,北大学生赖诗逸、于英介绍李书麟加人中国共产党 (预备期半年),在北平东南区委 (即东城区党委)和朝阳大学地下党领导下,建立了山西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为杨山旭,乔荣智与李书麟为支委,在学校学生中发展了卜士芬、李全希等3个党员。12月,杨山旭到解放区后,东南区委派赖诗逸负责山大地下党工作,李书麟则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山大地下党的党员分别负责工学院、文学院、医学院的学生工作,他们把广大进步同学团结在中共党组织和民先组织的周围,秘密进行着迎接北平解放的工作。
12月,民先队员文学院一年级新生王天庥、刘锦媛召集部分同学在东交民巷住址商量成立社团事,并提出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全体山大师生,共同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时值“冬至”, 兰基高同学提议社团名字为“阳生”, 即太阳快要从地平线上升起之意,“阳生社”从此诞生,选机电系学生兰基高为社长,王天庥、刘锦媛为副社长,在同学中发展的社员有文学院吴育桂、刘锦嫒、王天庥、王秀珍、王耀章、史秀英、郭汉屏、郝玉凤、何成英、项希玉、金荣、史葆生、赵其渊、杨金章、曲秀元;法学院李承靖、郭福康;工学院曹建植、师作信、尚勉军、孔庆邦、卓存仁、刘立功、程秉义、贾增荣、曹善堂、田仁寿、黄清沅、李凤台、兰基高、梁秉沅、丁振绍、严希直、赵晋义、武克让、卫建忠、王正、徐清沅,医学院王琛、丁浦堂、陈兆龙、张灿、乔荣智、任焕国、曹连吉、张丕承、李竣宝。“阳生社”组织同学们举行元旦文艺晚会,并在星期日组织社员到东交民巷参加集体读书活动,读的书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艾思奇《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苏联小说《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与高尔基的《母亲》,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敌指挥部关于解决北平问题的《约法三章》。这些书与小册子均用古典小说《水浒》等封面装帧以作掩护,是“民先”队员从北大、清华进步同学那里借来的。“阳生社”还出刊了《阳生壁报》,由24张粉连纸连接一起贴在文学院住地,共出版6期。北大同学也常来“阳生社”教舞蹈与帮助排练《兄妹开荒》剧、教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曲。“阳生社”还组织过一次全体一年级学生争取和高年级学生同等待遇的运动,在学生会支持下,经与徐士瑚校长研究,终于解决了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问题。
在北平期间,杜任之教授、周北峰教授 (原山大法学院)、阎又文(法学院毕业生)等直接参与了策动傅作义将军起义的工作,为北平和平解放贡献了力量。
1948年12月 7 日,蒋介石派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陈雪屏在中南海召集在平14所国立大专院校校长开会,传达各校校长和教授离平南下的命令。山西大学校长徐士瑚参加了这次会议,回校后即进行传达,在徐士瑚校长、杜任之院长带动下,山西大学教授无一人离平南下。在14所国立大专院校校长中,山西大学校长徐士瑚与北平美专校长徐悲鸿、北平农大校长金宝善等没有南下,迎接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解放前夕,全校教职员生人教:教师74人,职员58人,工友56人,附属医院69人;文、法、工三院在校学生:一年级100人,二年级139人,三年级116人,四年级81人,医学院四、五年级48人,共741人。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后,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制定了教育宗旨、学制系统及各级各类学校法令。山西各高等学校于1912年进行了初步改革,山西大学堂改称山西大学校。按照北京教育部制定的《大学教育规程》、《大学令》等有关规定,山西大学校的体制、课程、教材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改革:建立了新的办事机构,加强了领导力量和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留学欧、美、日的学者任教;通过了《山西大学校学则》, 实行大学分科,设立文、法、工三科,学制分本科和预科,增添相应的新课程新教材,使山大办得颇有特色。虽然这时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改革得不彻底,尚需继续努力。至1937年,山西大学已初步办成了一个文、法、理、工、教育学院齐备的、在校学生达1000余人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西北地区的最高学府。
山西大学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五四”运动与历次学生运动中,都站在运动的前列,在山西省学界起着先锋与导向作用。中国共产党山西大学支部也在1926年8月成立。“九•一八”事变、“一 •二八”事变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进逼,面对东北父老兄弟姐妹悲惨的亡国命运,山西大学师生参加组织进步活动,参加左联、参加民先、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办进步刊物,进行革命宣传,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中。“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学校至11月被迫停办。在这段时期里,战动总会成立大会在山西大学大礼堂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山西大学师生和全国人民,战动总会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43个国家。山西大学师生们在山西大学停办、抗日战争开始的日子里,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谱写着抗日的篇章,他们在各抗日战场、在敌人后方,为民族解放与祖国复兴而英勇斗争者。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内战,使整个中国又被卷入到一场灾难深渊之中,在山西大学的校园里,也并不那么平静,国民党、三青团、同志会等反动组织在学校里活动。进步组织、地下党的力量也在这时进入了学校,并在逐渐发展壮大,创办进步刊物,组织和发动师生进行了罢课、罢教等一系列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迁校北平,强行占驻中南海,向北平各界和全国发出《告全国同胞书》等是山西大学师生民主运动达到高潮的标志。他们不畏反动势力的迫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北平高校、东北流亡高校、北平人民在斗争中共同迎接着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迎接着共和国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