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光

共和国时期的山西大学(第三节)——教学整改(二)

发布日期:2023-08-24    信息来源:   作者:

1950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会议讨论了改造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新中国教育建设的方向,指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人才,准备和开始吸收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高等学校,以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8月,政务院批准公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以及《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等以及有关学制的文件,全国范围内以“课改"为内容的教学改革开始。《决定》指出:必须根据《共同纲领》第46条的规定,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各系课程设置应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实行适当专门化;根据精简原则,有重点的设置和加强必需和重要课程,删除不必要和重复的内容;加强教学和实践结合,将实习与参观,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修业期限以3至5年为原则,每学期课程应开满17周为原则,学生每周实际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及实验)以44小时为标准,最多不超过50小时,课外活动每周不超过6小时;各高等学校应按以上要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经教育部批准后实行。《决定》还着重指出:提高师资质量,培养新的师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编订为新中国高等学校所适用的教材,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1950年8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改革草案,学校各院系按不同情况开设了必修课与选修课,删除重复不必要的课程,有重点地设置加强了重点课程,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以44小时为标准,最多不超过50小时。政治课由政治课教学委员会及教导科共同负责,教员学习采取自由结合分小组相互讨论方式进行,初步拟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部分课程采用了苏联教材,全部教材均改用中文,重视了教育实习。从9月开始正式施行教育实习制度,本科实习两次:一次在第三年级第二学期,一次在第四年级第一学期,各为6周;专科一年制在第二学期,二年制在最后一学期,为4周。教学工作加强了思想性、计划性、组织性,使学校课程教学逐步走上正规的方向。与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就是教学组织的建立,学校最初有政治课教学委员会,领导组织师生员工进行政治学习,对于其它专业课程走集体教学的道路起到了推动作用。本着学习苏联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原则,学校成立了数学、物理、力学、政治经济、会计统计、教育学、中学教育、中国通史(包括近代史、世界通史)、国文习作、中国文学史、英语、俄语等13个教学研究组:建立了教学研究组指导办公室,直属教务处管理,负责联系推动各教研组的工作与组织无课、少课教师开展科研(专题研究)。教研组是制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助教的教学基层组织,也是教师进行自我改造的集体组织。在教研组担负起研究各专门教学与培养师资的任务后,教学研究组指导办公室即行撤消。

课改初期,教学计划中关于学时学分的规定,各院系一般均能遵部令不超过50小时,但有些具体情况,执行过程中逐步与部颁学时吻合。工学院一年级的必修课、外国语、基础课的课时,超出了规定,采取了将外国语放在限度之外,实习集中于寒暑假期,虽教学中出现一些困难,尚能按规定完成任务。师范学院将师范生应修的教育学列入一年级课程内。财经学院也将外国语放在限度之外。理学院各系按部颁《决定》、《规程》制订了教学计划,号召教师按教学计划与规定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主动自修,并尽量减少不必要课外活动,如开会、文工团活动、游艺晚会等,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学习习惯(1950年9月初学生患病人数达293人,多为皮肤划伤、眼睛结膜炎、角膜炎、肠胃病、消化不良、感冒等)。理学院学生自行组织了学习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院里常举行系主任联席会,交换教学意见。理学院为便利教师学术研究与解答学生问题起见,各系试行了教员上班制,不论有课无课,教员应常在办公室或研究室,以利互相结触,交流教学,纠正过去课毕离系的习惯。数学系还利用暑假派教师去访问北大、北师大、北洋、南开各校,并参加了由暑期在北京有关数学研究机构组织的学习,开学后,即成立了拓朴学、微积分讨论班,每周教师自学,周末上下午举行讨论,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课改刚刚开始,生物、化学系一年级课均超标准。1950年9月,学校遵部令开政治课后,除一年级正常教学外,三四年级进行了补授,作为必修课处理。课改后,学校课程精简了,但内容丰富了,讲授时数减少,在照顾学生健康的条件下,学校加强了自习的计划与领导。

课改后,各系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克服过去空洞的纯教学观点,尽量与国家建设的实际相联系。太原是工业区,理、工学院经过与厂矿联系,召开专家座谈会,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收获。山西机械公司接受工学院一年级学生进行暑期集中实习;土木系、矿冶系学生与建筑公司、建设局进行了技术商讨,又去太原钢铁厂、白家庄煤矿进行实习;机械系为太原机器厂设计了屋顶滑行起重机;电机系师生与电业局技师进行了有关电力网、交流电机、输配电工程的技术交流。财经学院的各类课程,尽量贯彻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和增加了新的现实材料,如生产经济、苏联经济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际、国民经济计划原则等,都搜集了报章杂志的新材料、各项财经法令,财经主要课程需实习的都有计划有领导的进行,如学企业管理、成本会计时,便赴太原机器厂、钢铁厂、烟草公司、榆次纱厂进行企业管理与生产全过程的参观。寒暑假期,学生又到财委、中央贸易部、京津各厂矿实习。1950年夏,为山西省土产会议土产展览馆做统计图表及资料整理工作,经四学生赴上海参观华东土产交流大会。工商管理系每周请山西工业局太原各厂矿负责同志进行专题报告共9次。师范学院历史系寒假参加太原市取缔封建“把头”实际工作,协助太原铁路局干部学习中国历史;教育系参加工农中学、国民师范、康乐保育院、市级保育院、市各小学的教育现状调査,举办**化补习班,开展了《武训传》电影的讨论,参加了寒假中山西省教模大会的工作,四年级学生赴东北参观学习;中文、外文系部分学生在本校附中担任教学的实习活动。这都使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教材中尽量使用中译本,避免使用外文原本,自编教材日益增多,如数学系已不用英文本而采用中译本,微分几何改用苏步青的中译本等,但参考书中的中文本尚少,大多仍采用英文原本。

1951年,国家为解决教育事业飞跃发展中师资缺乏问题,师范学院设置了专修科,分别为一年或二年制,开设了中国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科;1952年又将其中双科改为单科,即把史地改为历史、地理,理化改为物理、化学。工学院也增设土木、机械两个二年制专修科。招生中,贯彻了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在职干部、小学教师、后师毕业以及工农成份、党团员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如师范学院1952年,工农成份学生就达52.2%。针对工农成份学生中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各院系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师范学院为使他们在短期专业培训后能尽快提高业务水平,胜任中学课程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减轻了工农成份学生的工作负担,加强了对他们的辅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使他们很快赶上了其他同学,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1951年,为使教师们对教学方法引起重视,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高,学校请省教育厅王中青厅长为全体教师长期讲授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各学科也分别开设了专业教学法。为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从1952年起,各院系正式建立了教育实习制度。

部颁课改草案实施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创造了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采取了一些帮助教师教学的具体行动,如工管系一年级的互助学习、开辟问题栏,机械系三年级的点线圆学习方法,理学院实行的课代表制;同学们还常将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给教师,经常了解与访问教师,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向校方反映教师的意见等。这些新的学习方法、制度的创造与应用,同学们对教师生活工作的关心态度,也从另一方面配合了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中,教师在清算旧思想的同时,也初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教学观点,“管教不管导”、“教书不教人”等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逐步明确了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全面系统地开展计划、集体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思想改造运动后,学校组成了学委会,负责统一制订学习计划和督促检査全校的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教职员按固定的理论学习制度系统学习了“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文件"、“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以及《光明日报》文章《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年的基本任务》和追悼斯大林同志的有关文件,使教职员对学习苏联、世界形势、中共党史、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学习的同时,学校强调在“面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针下,把教学改革与学习苏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52年11月,部颁了翻译苏联教材令,学校专门成立了编译室,由关其侗、房耀文、贾麟炳负责全校教材的编译工作,并给张静山教授一年时间不授课以自学的形式专门进行苏联教材的研究,各院系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开始了深入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的热潮。


关闭

null

版权所有2022©山西大学国内合作与交流处| (晋)ICP备05000471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电话:86-0351-7010969